时间: 2025-04-26 04:5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11
春日访山人
作者: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诗人远道拜访山中隐士,闲聊之际,分流的泉水随意煮茶。两人相对坐在林下,共同珍惜渐渐变白的鬓发。归家的路上恰逢细雨,沿着溪水看到落花。门前的童子问道:你们游玩到哪里去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表达了文人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儒家提倡的隐逸生活理想。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5年-约785年),字子美,号修竹,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美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阶段,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春日访山人》是一首展现隐士生活和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对春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开头“远访山中客”便直接引入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亲切的友情。随后的“分泉谩煮茶”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山间的泉水不仅为诗人提供了茶水,也象征着清新与自然。
接下来的两句“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朋友之间的友情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加珍贵。最后两句“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途的情景,细雨与落花相互映衬,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而易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珍惜,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理想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是在哪个季节访山人的?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诗中“共惜鬓边华”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
C. 感伤
D. 无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童子”是什么角色?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孩子
C. 门前的小孩
D. 隐士的弟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戴叔伦的《春日访山人》和王维的《鹿柴》,二者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戴叔伦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