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2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23:26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泊在水边的雁群在深渊中鸣叫,晚霞映照着落日的河面。
夜间的更鼓随风而来,楼阁的影子映在月光下,像低垂的琴弦。
朦胧的沙滩上帆影摇曳,幽暗的岸边篝火闪烁。
峡谷险峻通向细小的小路,曲折的沟渠环绕着平坦的田地。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5年),晚唐诗人,字季明,号梦溪,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可能在旅途中,感受到了独处自然中的宁静与美好。
《泊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的诗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夜晚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首句“泊雁鸣深渚”,引出诗人对水边雁鸣的关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接下来的“收霞落晚川”,通过晚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暗示了日落时分的惆怅与美丽。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运用“柝随风敛阵”和“楼映月低弦”这样的意象,传达出夜晚的静谧与安宁,给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最后几句“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更是将景色与情感融合,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美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柝随风敛阵”中的“柝”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在哪个时段?
诗中“幽幽岸火然”表达了什么感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