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沁园春》

时间: 2025-04-27 20:43:52

诗句

沁园春二阕,不能如公哨遍之变化,又局于韵字,不能效公用陶诗之精整,姑就本语,捃拾排比,粗以自遣云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3:52

原文展示:

沁园春二阕,不能如公哨遍之变化,又局于韵字,不能效公用陶诗之精整,姑就本语,捃拾排比,粗以自遣云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舻旗帜浮。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刘将孙的两首《沁园春》中的一首,他自谦地说自己无法像公哨遍那样变化多端,又受限于韵律字数,不能像陶渊明的诗那样精炼整齐。因此,他只是按照自己的语言,搜集排列,粗略地用来自我安慰。诗中描述了壬戌年秋天的七夕之后的夜晚,苏子(苏轼)泛舟的情景。赤壁风清,他举杯邀请客人,东山上升起了月亮,他仿佛遗世独立,随波逐流。他用桂木做的桨敲打着船舷,洞箫的声音伴随着和谐的旋律,为何会有呜呜的怨泣声在幽暗中回荡。他静静地坐着,抚摸着东方的苍茫,遥望着远方的荆州。客人说天地间的生命如同蜉蝣般短暂。他记得千里之外的船只和旗帜在水中漂浮。他叹息孟德和周郎这样的英雄如今何在,武昌和夏口之间的山水依旧相连。客人也知道,盈虚变化如同那山月江风,总有尽头。他高兴地再次斟酒,任由东方渐渐变白,与客人一起遨游。

注释:

  • 壬戌之秋:指壬戌年秋天,具体年份需查证。
  • 七夕既望:七夕之后的夜晚。
  • 苏子泛舟:指苏轼泛舟,此处借用苏轼《赤壁赋》中的情景。
  • 赤壁风清:赤壁之战的地方,风清气爽。
  • 东山月上:东山上升起的月亮。
  • 遗世乘流:形容超脱世俗,随波逐流。
  • 桂棹叩舷:用桂木做的桨敲打船舷。
  • 洞箫倚和:洞箫的声音伴随着和谐的旋律。
  • 呜呜怨泣幽:形容箫声中带有哀怨。
  • 悄危坐:静静地坐着。
  • 抚苍苍东望:抚摸着东方的苍茫,遥望远方。
  • 天地蜉蝣:比喻人生短暂。
  • 舳舻旗帜浮:形容船只和旗帜在水中漂浮。
  • 孟德周郎:指曹操和周瑜,三国时期的英雄。
  • 武昌夏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盈虚如彼: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
  • 山月江风有尽不:山月江风总有尽头。
  • 喜更酌:高兴地再次斟酒。
  • 任东方既白:任由东方渐渐变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将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是他在特定时期创作的,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刘将孙在某个秋夜,受到苏轼《赤壁赋》的启发,借用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赤壁赋》中情景的借用和再创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赤壁风清”、“东山月上”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随波逐流的意境,而“桂棹叩舷”、“洞箫倚和”则增添了一种哀怨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历史英雄的叹息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沁园春二阕”:指这首诗是两首《沁园春》中的一首。
  2. “不能如公哨遍之变化”:自谦地说自己无法像公哨遍那样变化多端。
  3. “又局于韵字”:受限于韵律字数。
  4. “不能效公用陶诗之精整”:不能像陶渊明的诗那样精炼整齐。
  5. “姑就本语”:只是按照自己的语言。
  6. “捃拾排比”:搜集排列。
  7. “粗以自遣云”:粗略地用来自我安慰。
  8.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指壬戌年秋天的七夕之后的夜晚。
  9. “苏子泛舟”:指苏轼泛舟。
  10. “正赤壁风清”:赤壁风清气爽。
  11. “举杯属客”:举杯邀请客人。
  12. “东山月上”:东山上升起了月亮。
  13. “遗世乘流”:形容超脱世俗,随波逐流。
  14. “桂棹叩舷”:用桂木做的桨敲打船舷。
  15. “洞箫倚和”:洞箫的声音伴随着和谐的旋律。
  16. “何事呜呜怨泣幽”:形容箫声中带有哀怨。
  17. “悄危坐”:静静地坐着。
  18. “抚苍苍东望”:抚摸着东方的苍茫,遥望远方。
  19. “渺渺荆州”:遥望远方的荆州。
  20. “客云天地蜉蝣”:客人说天地间的生命如同蜉蝣般短暂。
  21.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记得千里之外的船只和旗帜在水中漂浮。
  22. “叹孟德周郎”:叹息孟德和周郎这样的英雄。
  23. “英雄安在”:英雄如今何在。
  24. “武昌夏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25. “山水相缪”:山水依旧相连。
  26. “客亦知夫”:客人也知道。
  27. “盈虚如彼”: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
  28. “山月江风有尽不”:山月江风总有尽头。
  29. “喜更酌”:高兴地再次斟酒。
  30. “任东方既白”:任由东方渐渐变白。
  31. “与子遨游”:与客人一起遨游。

修辞手法:

  • 借用典故:借用苏轼《赤壁赋》中的情景和意象。
  • 比喻:用“天地蜉蝣”比喻人生短暂。
  • 对仗:如“赤壁风清”与“东山月上”,“桂棹叩舷”与“洞箫倚和”。
  • 拟人:如“抚苍苍东望”,将自然景观拟人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赤壁赋》中情景的借用和再创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历史英雄的叹息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随波逐流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赤壁风清:赤壁之战的地方,风清气爽,象征历史的沧桑。
  • 东山月上:东山上升起的月亮,象征超脱世俗的意境。
  • 桂棹叩舷:用桂木做的桨敲打船舷,象征诗人的自我安慰。
  • 洞箫倚和:洞箫的声音伴随着和谐的旋律,象征哀怨的情感。
  • 天地蜉蝣:比喻人生短暂,象征生命的无常。
  • 盈虚如彼: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象征世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刘将孙 C. 陶渊明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赤壁风清”是指: A. 赤壁之战的地方 B. 赤壁的风景 C. 赤壁的风俗 答案:A

  3. 诗中的“桂棹叩舷”是指: A. 用桂木做的桨敲打船舷 B. 用桂木做的桨敲打船底 C. 用桂木做的桨敲打船头 答案:A

  4. 诗中的“天地蜉蝣”比喻: A. 人生短暂 B. 天地广阔 C. 人生长久 答案:A

  5. 诗中的“盈虚如彼”形容: A. 事物的变化无常 B. 事物的固定不变 C. 事物的单一不变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与这首诗有相似的意象和情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这首诗有相似的超脱世俗的意境。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刘将孙的《沁园春》:两者都借用了赤壁的意象,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而刘将孙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将孙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
  • 《陶渊明诗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虾蟆 木芙蓉 其三 废桑畦种花 感旧 腊残 辛亥夏余将广旧庐偶读栾城李方叔新宅诗篇是 齿脱 吴焕章送行 和叶枢相送芍药 和叶枢密同游南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边钱 单人旁的字 有本有原 枵腹终朝 齐字隶书怎么写?这份齐字隶书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一篙到底 击石弹丝 社稷神 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散文 飞字旁的字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_优美冬季诗句大全 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皮的同音字大全_汉字同音字学习 甘心受罚 夫结尾的成语 韦字旁的字 带冠字的成语大全_含冠字的成语及解释 蛟革 冖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