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二》

时间: 2025-05-10 10:57:22

诗句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理财正辞。

束帛戋戋。

□梦刻像。

鹤鸣一震。

天临保汉。

实生□勋。

明试赋授。

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

潜化如神。

其神伊何。

录不伤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57:22

原文展示: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二 蔡邕 〔两汉〕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束帛戋戋。梦刻像。鹤鸣一震。天临保汉。实生勋。明试赋授。夷夏已亲。嘉锡来抚。潜化如神。其神伊何。录不伤人。

白话文翻译:

有了父子关系,然后才有君臣关系。管理财务,端正言辞。捆绑的丝绸细小。梦中雕刻形象。鹤鸣声震动。天命降临保护汉朝。确实产生了功勋。明智地测试并授予职责。夷狄和华夏已经亲近。美好的赏赐来安抚。潜移默化如同神明。那神明是什么。记录不会伤害人。

注释:

  •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指社会秩序的基础,先有家庭关系,再有国家关系。
  • 理财正辞:管理财务,端正言辞,指治理国家的重要方面。
  • 束帛戋戋:捆绑的丝绸细小,形容节俭。
  • 梦刻像:梦中雕刻形象,可能指梦境中的预兆或启示。
  • 鹤鸣一震:鹤鸣声震动,象征吉祥或重大事件。
  • 天临保汉:天命降临保护汉朝,指天命所归。
  • 实生勋:确实产生了功勋,指实际的成就。
  • 明试赋授:明智地测试并授予职责,指选拔人才。
  • 夷夏已亲:夷狄和华夏已经亲近,指民族融合。
  • 嘉锡来抚:美好的赏赐来安抚,指赏赐以安抚人心。
  • 潜化如神:潜移默化如同神明,指教育或影响深远。
  • 其神伊何:那神明是什么,指神秘的力量或影响。
  • 录不伤人:记录不会伤害人,指记录公正,不偏不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他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等,是东汉末年文坛的领袖人物。蔡邕的文学作品以辞赋和碑铭最为著名,其文风典雅,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酸枣令刘熊碑诗》是蔡邕为刘熊所立的碑文而作。刘熊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因政绩卓著而受到表彰。蔡邕通过这首诗赞颂刘熊的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熊政绩的赞颂,展现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秩序和治理理念。诗中“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一句,强调了家庭关系是国家关系的基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家庭伦理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理财正辞”和“束帛戋戋”则体现了节俭和正直的治理原则。“梦刻像”和“鹤鸣一震”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天命和吉祥。“天临保汉”和“实生勋”则直接赞颂了刘熊的功绩和对汉朝的贡献。“明试赋授”和“夷夏已亲”体现了选拔人才和民族融合的治理理念。“嘉锡来抚”和“潜化如神”则表达了赏赐和教育的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典雅,意象丰富,体现了蔡邕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关系是国家关系的基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家庭伦理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
  2. 理财正辞:管理财务,端正言辞,指治理国家的重要方面,体现了节俭和正直的治理原则。
  3. 束帛戋戋:捆绑的丝绸细小,形容节俭,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
  4. 梦刻像:梦中雕刻形象,可能指梦境中的预兆或启示,运用了象征手法。
  5. 鹤鸣一震:鹤鸣声震动,象征吉祥或重大事件,暗示了天命和吉祥。
  6. 天临保汉:天命降临保护汉朝,指天命所归,直接赞颂了刘熊的功绩和对汉朝的贡献。
  7. 实生勋:确实产生了功勋,指实际的成就,强调了刘熊的实际贡献。
  8. 明试赋授:明智地测试并授予职责,指选拔人才,体现了选拔人才的治理理念。
  9. 夷夏已亲:夷狄和华夏已经亲近,指民族融合,表达了民族融合的治理理念。
  10. 嘉锡来抚:美好的赏赐来安抚,指赏赐以安抚人心,强调了赏赐的深远影响。
  11. 潜化如神:潜移默化如同神明,指教育或影响深远,表达了教育的深远影响。
  12. 其神伊何:那神明是什么,指神秘的力量或影响,强调了神秘的力量。
  13. 录不伤人:记录不会伤害人,指记录公正,不偏不倚,强调了记录的公正性。

修辞手法:

  • 象征:如“梦刻像”和“鹤鸣一震”,通过象征手法暗示了天命和吉祥。
  • 对仗:如“理财正辞”和“束帛戋戋”,通过对仗手法体现了节俭和正直的治理原则。
  • 拟人:如“天临保汉”,通过拟人手法直接赞颂了刘熊的功绩和对汉朝的贡献。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颂刘熊的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思考。诗中强调了家庭关系是国家关系的基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家庭伦理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节俭、正直、选拔人才和民族融合的治理理念,以及赏赐和教育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父子:家庭关系的基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家庭伦理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
  • 君臣:国家关系的基础,体现了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 理财正辞:管理财务,端正言辞,体现了节俭和正直的治理原则。
  • 束帛戋戋:捆绑的丝绸细小,形容节俭,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
  • 梦刻像:梦中雕刻形象,可能指梦境中的预兆或启示,运用了象征手法。
  • 鹤鸣一震:鹤鸣声震动,象征吉祥或重大事件,暗示了天命和吉祥。
  • 天临保汉:天命降临保护汉朝,指天命所归,直接赞颂了刘熊的功绩和对汉朝的贡献。
  • 实生勋:确实产生了功勋,指实际的成就,强调了刘熊的实际贡献。
  • 明试赋授:明智地测试并授予职责,指选拔人才,体现了选拔人才的治理理念。
  • 夷夏已亲:夷狄和华夏已经亲近,指民族融合,表达了民族融合的治理理念。
  • 嘉锡来抚:美好的赏赐来安抚,指赏赐以安抚人心,强调了赏赐的深远影响。
  • 潜化如神:潜移默化如同神明,指教育或影响深远,表达了教育的深远影响。
  • 其神伊何:那神明是什么,指神秘的力量或影响,强调了神秘的力量。
  • 录不伤人:记录不会伤害人,指记录公正,不偏不倚,强调了记录的公正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一句体现了什么思想?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2. “理财正辞”和“束帛戋戋”体现了什么治理原则? A. 奢侈 B. 节俭 C. 放纵 D. 严厉

  3. “梦刻像”和“鹤鸣一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象征 D. 对仗

  4. “天临保汉”和“实生勋”直接赞颂了谁的功绩? A. 蔡邕 B. 刘熊 C. 汉武帝 D. 汉光武帝

  5. “明试赋授”和“夷夏已亲”体现了什么治理理念? A. 选拔人才和民族融合 B. 选拔人才和民族隔离 C. 选拔人才和民族压迫 D. 选拔人才和民族独立

答案:

  1. B
  2. B
  3. C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蔡邕的其他碑铭作品,如《陈寔碑铭》、《张衡碑铭》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蔡邕的文学风格和碑铭创作特点。
  • 其他东汉时期的碑铭作品,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的碑铭部分,可以了解东汉时期的碑铭文学。

诗词对比:

  • 与蔡邕的其他碑铭作品对比,如《陈寔碑铭》、《张衡碑铭》等,可以了解蔡邕在不同碑铭中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 与其他东汉时期的碑铭作品对比,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的碑铭部分,可以了解东汉时期的碑铭文学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蔡邕集校注》:收录了蔡邕的文学作品,包括辞赋、碑铭等,是研究蔡邕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 《汉书·艺文志》:收录了东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碑铭部分,是了解东汉时期碑铭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 《东汉文学史》:介绍了东汉时期的文学发展,包括碑铭文学的发展,是了解东汉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红衣 苦热兼怀村居水木之胜 惜红衣 其二 颐盦复将出关,枉过话别,叠韵赋赠 惜红衣 其一 用石帚韵赋瓶中残荷 惜红衣 其三 年时与叔问有买邻之约,逡巡未就,今将卜居吴氏听枫园,书报叔问,申以是词,再用姜韵 惜红衣 其一 中秋踏月,过叔问夜话,兼忆伯宛海滨索居情况,用梦窗韵 惜红衣 其一 张园秋晚,草木变衰,昭倚扶病来游,感话近事,和白石 惜红衣· 惜红衣 残荷和江子愚 惜红衣 秋晓与钱珊舟三潭观荷 惜红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爻字旁的字 包含屐的词语有哪些 詟服 包含盘的词语有哪些 用心竭力 居孀 不世之略 殳字旁的字 凝结 云赴 盖过 残槃冷炙 角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息黥补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魚字旁的字 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玉抵乌 置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