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8:4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8:41:14
赠鹤林上人
戴叔伦 〔唐代〕
日日涧边寻茯芩,
岩扉常掩凤山青。
归来挂衲高林下,
自剪芭蕉写佛经。
每天我都在山涧边寻找茯苓,
岩石的门常常掩着,周围是青翠的凤山。
归来时我在高林下挂上僧衣,
自己剪下芭蕉写佛经。
戴叔伦(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5年),字景山,号隐士,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曾任职于朝廷,但因厌倦官场生活而选择隐居,创作了许多描写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诗篇。
此诗创作于戴叔伦隐居的时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的信仰。诗中描绘了清幽的山涧和隐士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赠鹤林上人》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修行的执着。诗的开头“日日涧边寻茯芩”通过具体的场景,表现出诗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宁静与恬淡的氛围。茯苓作为药材,暗示了隐士追求健康与长寿的愿望。
接着“岩扉常掩凤山青”中的“岩扉”给人一种隐秘和宁静的感觉,似乎在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生活。诗句中“凤山青”则不仅描写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展现了诗人的修行生活。挂上僧衣,剪下芭蕉,写下佛经,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营造出一种清幽、恬淡的意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的信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日日涧边寻茯芩”中的“茯苓”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药材
D. 一种食物
诗中提到的“岩扉”主要指什么?
A. 大门
B. 山岩的门
C. 小溪
D. 书房
“自剪芭蕉写佛经”中的“芭蕉”用做什么?
A. 食物
B. 书写材料
C. 装饰品
D. 药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赠鹤林上人》的情感与意境,同时也能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中,领会到隐逸诗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