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沁园春》

时间: 2025-05-13 15:24:41

诗句

何如尔。

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

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

故用韵以反骚

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边头。

依旧防秋。

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5:24:41

原文展示:

何如尔。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故用韵以反骚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边头。依旧防秋。问诸将君恩酬未酬。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陈人杰对杜甫的评价和自身感慨的抒发。他认为杜甫虽然一生困顿,但很少有自怨自艾的言论,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忧虑,这表明杜甫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如果一个人连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琐事都无法忘怀,那他就是不懂得命运的人。因此,诗人用韵文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自无忧,何必皱眉,无论是今人的忧愁还是古人的忧愁。他感叹楚蜀之地长期受寒,南北江河分隔,历史上的错误归咎。洛阳的铜驼,昭陵的石马,这些物品本身不会忧愁,是人们替它们忧愁。关于兴衰更替的事情,面对西风,手持宝剑,泪水双流。边境上,依然需要防御秋天的侵袭。他询问将领们是否已经报答了君恩。对于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谈论皇王帝霸,功名已经属于韩岳张刘等人。不被允许请缨出征,但仍能撰写檄文,谁愿意回家种瓜。江中的蜃楼,认识了许多事情,吐气成楼。

注释:

  • 杜子美: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困踬不偶:指杜甫一生遭遇不幸,命运多舛。
  • 叹老羞卑:感叹年老和地位低下。
  • 爱君忧国: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
  • 不知命者:不懂得命运的人。
  • 反骚:反用骚体诗的韵律。
  • 攒眉:皱眉。
  • 楚蜀:指楚地和蜀地,泛指南方。
  • 江分南北:指长江将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
  • 洛下铜驼:洛阳的铜驼,象征古都的衰败。
  • 昭陵石马:昭陵的石马,象征古代帝王的陵墓。
  • 防秋:指防御秋天的侵袭,特指边境的防御。
  • 请缨:请求出征。
  • 草檄:撰写檄文,指写作军事文书。
  • 种瓜归故邱:指归隐田园。
  • 江中蜃:江中的蜃楼,指虚幻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人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政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陈人杰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后,结合自身对时局的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杜甫的评价,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我自无忧,何用攒眉”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超然态度,而“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则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的意象如“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等,都富有历史感和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如尔。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 —— 诗人评价杜甫,认为他虽然一生困顿,但很少自怨自艾,更多的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忧虑,这表明杜甫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忧愁。
  2. “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 —— 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连穿衣吃饭这些日常琐事都无法忘怀,那他就是不懂得命运的人。
  3. “故用韵以反骚我自无忧,何用攒眉,今忧古忧。” —— 诗人用韵文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我自无忧,何必皱眉,无论是今人的忧愁还是古人的忧愁。
  4. “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 —— 诗人感叹楚蜀之地长期受寒,南北江河分隔,历史上的错误归咎。
  5. “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物不自愁人替愁。” —— 诗人通过洛阳的铜驼和昭陵的石马,表达物品本身不会忧愁,是人们替它们忧愁。
  6.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 —— 诗人面对西风,手持宝剑,泪水双流,表达对兴衰更替的感慨。
  7. “边头。依旧防秋。问诸将君恩酬未酬。” —— 诗人询问将领们是否已经报答了君恩,边境上依然需要防御秋天的侵袭。
  8. “怅书生浪说,皇王帝霸,功名已属,韩岳张刘。” —— 诗人对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表示失望,认为功名已经属于韩岳张刘等人。
  9. “不许请缨,犹堪草檄,谁肯种瓜归故邱。” —— 诗人表达自己不被允许请缨出征,但仍能撰写檄文,谁愿意回家种瓜。
  10. “江中蜃,识平生许事,吐气成楼。” —— 诗人通过江中的蜃楼,表达认识了许多事情,吐气成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洛下铜驼”、“昭陵石马”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 拟人:如“物不自愁人替愁”,将物品拟人化,表达人们的忧愁。
  • 对仗:如“叹风寒楚蜀,百年受病,江分南北,千载归尤”,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诗中通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洛下铜驼”:象征古都的衰败,反映历史的变迁。
  • “昭陵石马”:象征古代帝王的陵墓,反映历史的厚重。
  • “江中蜃”:象征虚幻的景象,反映对现实的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子美”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牧 B. 杜甫 C. 杜审言 答案:B. 杜甫

  2. 诗中“叹风寒楚蜀”指的是什么? A. 楚蜀之地长期受寒 B. 楚蜀之地长期受热 C. 楚蜀之地长期受战争 答案:A. 楚蜀之地长期受寒

  3. 诗中“洛下铜驼”象征什么? A. 古都的繁荣 B. 古都的衰败 C. 古都的和平 答案:B. 古都的衰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 陈人杰的其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对时局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人杰的这首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而陈人杰的诗则更多是通过对杜甫的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了解宋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 《杜甫诗选》:深入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钦慈皇后挽词二首 其一 代人上颍川韩端明生日 泊南京登岸有作呈子由子中子敏逸民 十月二十二日晚 其三 春雨 临文 感春十三首 谢仲闵惠友于泉 古意效东野二首 呈徐仲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油嘴狗舌 而字旁的字 松开头的成语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薏苡之疑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双款 舌字旁的字 包含箫的成语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三沐三薰 进退消长 鸽子树 矛字旁的字 包含闼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入孝出悌 根结盘据 包含髓的成语 暝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