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9:24
《悯雨叹》
作者:周紫芝 〔宋代〕
南方久不雨,旱气日益酷。
起视夜何其,星斗灿满目。
朝云蔼空濛,暮雨思霢霂。
雷师方鞭车,风伯忽舞纛。
百神各颠倒,谁为调玉烛。
两宫方蒙尘,百执被驱逐。
万里沙漠行,长征犯三伏。
悬知臣子心,北望眢两目。
愿兴肤寸云,朝隮暮渗漉。
天公倘悔祸,何止望一熟。
皇舆既言归,壤地亦旋复。
谁当挽天河,下洗忧愤辱。
这首诗表达了南方干旱的严重情况,作者对没有雨水的无奈与悲叹。夜晚仰望星空,满天星斗闪烁,白天的云朵朦胧而无力,傍晚时分又渴望雨水的滋润。雷公驾着车,风神忽然飘动旗帜,众多神明似乎也都失去了方向,谁来调节这无尽的干旱?宫殿蒙尘,百官被驱逐,行走在万里沙漠中,长途跋涉在三伏酷暑之中。作者感叹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与关心,向北方望去,只有一双无奈的眼睛。希望能有一缕细雨,早晚都能滋润干渴的土地。如果天公能够悔过,这样的灾难又岂止是一次丰收所能弥补的?皇帝已经发出归命的号令,土地也将重新复苏。谁能挽回天河,让它流淌,洗去我的忧愤与耻辱?
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字梦阮,号紫芝,宋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于南方旱灾时期,作者以诗寄情,表达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悯雨叹》是周紫芝对旱灾的深刻反思与情感宣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农田的伤害。开篇以“南方久不雨,旱气日益酷”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旱情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夜空的星斗和白天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无奈与焦急的氛围。
后面的“雷师方鞭车,风伯忽舞纛”则赋予自然力量以人性化的表现,想象雷神和风神的活动,却无奈于旱情依旧。诗中“百神各颠倒,谁为调玉烛”更是表现了在灾难面前,连神明也显得无能为力的无助感。最后,诗人以“谁当挽天河,下洗忧愤辱”结束,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对自然与命运的反抗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深刻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悯雨叹》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雷师”指的是谁?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