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3:59
念昔全盛日,天子方祈年。
崆峒拟问道,桂馆延列仙。
葆真号上宫,柳色参云烟。
方池下见底,上映壶中天。
长安二三月,游女飞朱軿。
蹒跚步金堤,依约遗翠钿。
芙蕖倚红妆,弄影秋江边。
我亦时结客,曳杖相周旋。
不知客中人,有此稀世贤。
临老诵公诗,抚卷徒惘然。
回想昔日的盛世,天子正在祈年。
崆峒山想要问道,桂殿中邀请仙人。
葆真的宫殿高悬,柳树的颜色与云烟交融。
池塘的底部清晰可见,水面映出壶中的天空。
长安的二三月,游女乘着朱色的轿子。
她们缓缓走在金色的堤岸,依稀留下翠钿。
芙蓉花倚着红妆,映照在秋江边。
我也时常结交朋友,拄着拐杖与他们交谈。
却不知道在这些客人中,有如此稀世的贤者。
临近老年时,我诵读公的诗篇,抚卷感到迷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文学造诣闻名。周紫芝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之际,周紫芝借助对陈公的诗作的感悟,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这首诗以“读陈公葆真宫诗”为引子,借古人之诗抒发诗人的情怀。开头部分,诗人回想昔日盛世,天子祈年,展现了一个繁荣的社会背景。随后,诗中充满了道教意象,如崆峒、桂馆等,表现出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柳色、方池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超脱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
长安的游女与秋江边的芙蕖,仿佛是一种青春与美丽的象征,诗人以此引入对人际交往的思考。最后两句,诗人自感老去,虽有对公诗的诵读,却感到一种无奈与惘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的思考。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显示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谊以及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突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崆峒”象征什么?
“长安二三月,游女飞朱軿”中的游女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周紫芝的《读陈公葆真宫诗有感而作》则较为细腻,情感上更趋于内省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