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7:1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7:12:55
原文展示:
金缕曲·初夏 朱彝尊 〔清代〕
谁在纱窗语?是梁问双燕多愁,惜春归去。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听半部新添蛙鼓。小白蔫红都不见,但愔愔门巷吹香絮。绿阴重,已如许。花源岂是重来误?尚依然倚杏雕阑,笑桃朱户。隔院秋千看尽拆,过了几番疏雨。知永日簸钱何处?午梦初回人定倦,料无心肯到闲庭宇。空搔首,独延伫。
白话文翻译:
谁在纱窗边低语?原来是梁上的双燕,它们多愁善感,惋惜春天的离去。早有青翠的荷叶,占据了板桥西边的路。听着新添的蛙鸣声。白色的花儿和蔫红的花儿都不见了,只有静静的门巷中飘着香絮。绿荫浓重,已经如此。难道是再次来到花源而误入?依然靠着杏树雕花的栏杆,笑着桃树红色的门。隔院的秋千看尽了拆卸,经历了几次稀疏的雨。知道整天簸钱的游戏在哪里?午梦初醒,人感到疲倦,料想没有心思去闲庭中。空自搔头,独自久立。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金缕曲·初夏》是他在初夏时节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夏日景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夏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夏日景色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双燕、荷叶、蛙鸣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夏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谁在纱窗语?是梁问双燕多愁,惜春归去”一句,以问句开头,引出双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接着,“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描绘了荷叶的茂盛,展现了初夏的生机。“听半部新添蛙鼓”则通过蛙鸣声,增添了夏日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花源、秋千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夏日景色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谁在纱窗语?”指的是什么? A. 双燕 B. 荷叶 C. 蛙鸣 答案:A
诗中“早有田田青荷叶”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初夏的景色 C. 秋天的景色 答案:B
诗中“听半部新添蛙鼓”通过什么增添了夏日的氛围? A. 蛙鸣 B. 鸟鸣 C. 风声 答案:A
诗中“花源岂是重来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春天的景色 B. 夏天的景色 C. 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