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代北燕南》

时间: 2025-05-20 03:58:40

诗句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58:40

原文展示:

满江红·代北燕南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白话文翻译:

在代北和燕南之间,应该没有千里之外的明月。
谁在思念胭脂山下的我,悲哉这秋天的气息。
我站在小亭中,突然被清露湿透,孤独的睡眠最是珍惜那浓郁的香气。
更何况夜晚的鸟儿在四更时分已不再啼鸣,边塞的声音又响起。
这份悲伤的歌声永远无法消散。
我的相思泪水也无法停止。
想起故乡今夜,玉栏谁在倚靠。
青海的梦境如意不再,红笺上暂时写下违心的字句。
告别时的言辞实在是毫不关心,东堂的桂树依旧盛开。

注释:

  • 代北:指代北地区,古代边疆。
  • 燕南:指燕国南部地区,即今河北一带。
  • 胭脂山下:指美人或情人所在之处。
  • 秋气:秋天的气息,常寓意凄凉。
  •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清冷。
  • 四更:夜间的四更,指凌晨时分。
  • 青海:古代指青海湖,象征遥远的地方和无法实现的愿望。
  • 红笺:红色的信纸,常用于书信。
  • 东堂桂:东堂中的桂树,象征着思念与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满族,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流露出无限的思念与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心境复杂之时,可能因为离别、思乡而生。诗中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代北燕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秋天气息的描绘,表现了对远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开篇以“应不隔月明千里”引出思念的主题,强调了距离的遥远,但又让人感受到那份情感的深厚。诗中“小立乍惊清露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惊喜与忧愁,露水的清冷与秋气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思念之苦。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两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孤独与不安。诗人用“销不尽,悲歌意”来强调内心的悲伤与无奈,而“匀不尽,相思泪”则直白地表达了相思的痛苦。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深度。

最后,“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表明即使有书信传情,心中仍有无法言表的遗憾。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又表现出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表面上看,诗人在阐述地域的广阔,但实则在强调思念之情,距离的遥远与明月的清晰形成对比。

  2.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提及胭脂山下,暗示心中思念的对象,秋天的气息令人感到悲伤。

  3.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通过小立和清露湿的描写,表现出思念的涌动与孤独的感受,浓香腻暗指情感的深厚。

  4.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夜鸟的沉寂与边声的响起,表现了夜晚的孤寂和思念的加重。

  5. 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这里明确表达了悲伤与思念的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6.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故园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交织,玉阑暗指诗人的孤独。

  7.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青海的遥远和梦的无奈,红笺上却写着难以言表的心情。

  8.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告别时的冷漠感与东堂桂的美好形成对比,令人感到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销不尽,悲歌意”与“匀不尽,相思泪”形成对比,表现情感。
  • 拟人:夜鸟的沉寂仿佛在诉说着悲伤。
  • 比喻:用“红笺”隐喻书信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愁,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思念与遥远。
  2. 秋气:象征凄凉与忧伤。
  3. 清露:象征清冷与孤独感。
  4. 夜鸟:象征寂静与思念。
  5. 故园:象征归属与怀念。
  6. 青海:象征遥远的希望与无法实现的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代北”和“燕南”分别指哪个地区?

    • A. 北方和南方
    • B. 代北地区和燕国南部
    • C. 青海和故乡
  2. 诗中的“青海”象征什么?

    • A. 远方的理想
    • B. 凄凉的秋天
    • C. 无法实现的梦想
  3. “小立乍惊清露湿”的意思是:

    • A. 站立时被清露打湿
    • B. 清露让人感到惊讶
    • C. 站在小亭子里感受到清新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与离愁,但李清照的词则更加细腻,情感表现上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偈七首 其七 偈七首 其六 偈七首 其五 偈七首 其四 偈七首 其三 偈七首 其二 偈七首 其一 举俱胝竖指因缘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天械 独自乐乐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镸字旁的字 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揣摩 大枋 刁钻古怪 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崩地解 臼字旁的字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争多论少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秘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