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5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55:34
南湖绿净无今古,年年夕阳红湿。
卖酒人家,试香池馆,一样帘波三尺。
荒凉故迹。想曲曲阑干,玉纤曾拍。
旧日妆台,杏梁除是燕相识。
袈裟初地又改,剩横枝瘦影,吹透邻笛。
老去秋娘,后来词史,画里依然裙屐。
垂杨自碧。便啼煞春禽,不成春色。
花月沧桑,水楼传赋笔。
南湖的水清澈如昔,年复一年夕阳下的红色波光闪烁。
卖酒的人家在试香池旁,轻柔的帘子如同三尺的水波。
荒凉的旧踪迹,想起那曲曲的栏杆,曾与玉纤轻拍。
昔日的妆台,如今只剩杏梁旁的燕子相识。
袈裟在初春时分已经变换,剩下的只是横枝的瘦影,邻家的笛声透过吹来。
老去的秋娘,后来成为词史的一部分,画中依旧是她的裙屐。
垂杨依旧碧绿,春禽啼鸣让人心碎,却不再是春的色彩。
花与月的沧桑,水楼中传递着赋诗的笔迹。
吴藻,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790年,字子云,号希舫,晚号逸芳居士。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雄浑的气势,也有细腻的情感,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
《台城路》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后,感慨时光流逝,旧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展现出一种对于美好往昔的追忆与感伤。
《台城路》是一首具有浓厚感伤气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开篇以“南湖绿净无今古”点明了环境的清新,然而“年年夕阳红湿”却引出了时间的无情,暗示了岁月的流逝。诗中描绘的“卖酒人家,试香池馆”则传递出一种生活的烟火气,与“荒凉故迹”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繁华已逝的无奈。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对往昔的思考愈加深刻,“旧日妆台,杏梁除是燕相识”传达了对往日美好情感的怀念,而“袈裟初地又改”则表现出人生的变迁与无常。整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最终在“花月沧桑,水楼传赋笔”中,表达出对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热爱。
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意象也更加生动。整首诗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时,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淡然,带着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反映出对过往岁月的深刻思考。
《台城路》的作者是谁?
“南湖绿净无今古”中,“今古”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袈裟”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