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47
台城路 立冬日霁青叔招集同人于小竹林园赏菊,即席赋赠
作者:黄燮清
板桥曲对柴门影,
依依画桡停住。
蟋蟀啼完,芙蓉病老,
秋事如烟过去。
萧森院宇。
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
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
竹林馀韵再见。
算疏狂小阮,高会仍与。
尘柄生寒,鹅杯泛暖,
还我晋时风趣。
清游俊侣。
正水阁花香,残灯催句。
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
在板桥曲旁,柴门的影子映入眼帘,
依依不舍的画舫停靠在岸边。
蟋蟀的鸣叫已结束,芙蓉花也因衰老而显得憔悴,
秋天的景象如烟般消散。
萧瑟的院落中,
有野鹤迎接来人,闲适的鸥鸟自得其乐。
点醒微阴的光线,隔着篱笆看见红叶绣成的霜图。
在竹林的余韵中再度相聚,
算是疏狂的小阮,依旧是高雅的聚会。
尘世的寒意渐生,鹅形杯中泛起暖意,
让我重温晋朝的风趣。
与清游的俊雅友人,
正好在水阁中闻到花香,残灯催促着我作诗。
醉过黄昏,夜深时还能听到雨声。
黄燮清,字子华,号清白,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此诗创作于立冬时节,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与友人相聚于小竹林园赏菊,感怀自然之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此诗以立冬之日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新而略带忧伤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深邃的思考。开篇“板桥曲对柴门影”,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接着,诗人描绘了蟋蟀的鸣叫与芙蓉的衰老,象征着秋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流逝,带有浓厚的感伤气息。
“有野鹤迎人,闲鸥作主”,野鹤与闲鸥的意象,渲染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随着“点醒微阴,隔篱红叶绣霜谱”的描写,诗人引导读者领略秋冬交替的美丽景象,红叶与霜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整首诗虽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同时又蕴含着对友人相聚的珍视与向往。最后以“醉过黄昏,夜深还听雨”结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在回味那份温馨与惬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蟋蟀”指的是哪种动物?
A. 蛙
B. 昆虫
C. 鸟类
“板桥曲对柴门影”中,柴门和板桥的关系是什么?
A. 对比
B. 相同
C. 排斥
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
A. 喜悦
B. 感伤
C. 无所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