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3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33:44
台城路
作者: 吴藻 〔清代〕
两三闲屋临湖岸,
青山对人如笑。
十里莺花,半床书画,
仙吏合居蓬岛。
幽栖最好。
好问讯林逋,
结邻苏小。
面面轩窗,水风开掩客寻到。
波光一碧万顷,
看屏前镜里,时度云鸟。
红压阑干,绿侵帘幌,
地近马塍春早。
闲吟未了。
听兰桨歌来,
玉骢嘶杳。
陶洗诗襟,
乱丝丛笛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湖畔景象。两三间闲适的屋子就坐落在湖边,青山映衬着人,仿佛在微笑。十里之内是莺歌花舞,书画散落半床,仿佛神仙一样居住在蓬莱岛上。隐居于此是最好的选择,正如林逋喜欢问候,苏小也愿意结交。窗外的风轻轻地拂动,水面荡漾,客人寻访而至。湖面波光粼粼,仿佛在镜子里看见云和鸟。红花压在栏杆上,绿意侵入帘幕,地面靠近马塍,春天来得早。闲吟的诗句尚未结束,就听见兰桨歌声响起,玉骢马的嘶鸣逐渐消散。诗人洗净心境,听着那纷乱的笛声回荡。
作者介绍:吴藻(约1764-1822),字子云,号天随,清代诗人,擅长诗、文、词。吴藻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隐逸情怀。诗人通过描绘湖边美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台城路》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湖畔环境,营造出一种和谐、悠闲的氛围。开头的“两三闲屋临湖岸”勾勒出诗人所处地方的宁静与闲适,青山如笑的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接下来的“十里莺花,半床书画”,不仅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也暗示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书画相伴,心灵的寄托。诗中提到的“仙吏合居蓬岛”,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理想的居所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
而“幽栖最好”的表达则道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切身感受,接着提到的林逋与苏小,既是对历史隐士的致敬,也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最后的波光、红绿相映的描绘,以及兰桨歌声、玉骢嘶鸣的细节,增添了诗的音韵美与动态美,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情景。
整首诗不仅在画面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情感上引发共鸣,通过自然之美与隐逸之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十里莺花”是指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书法作品
C. 诗人的朋友
“仙吏合居蓬岛”中的“仙吏”指的是?
A. 神仙般的隐士
B. 诗人本人
C. 普通人
诗中“青山对人如笑”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