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游息洞》

时间: 2025-04-30 22:56:07

诗句

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

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07

原文展示:

题游息洞
作者: 韩愈

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
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游息洞的喜爱并非我一个人,大家都有这份情感。在炎热的三伏天里,我们可以在这里相聚,品尝一泓清凉的水。


注释:

  • 所乐非吾独:我所快乐的并不是我一个人享有的意思。
  • 人人共此情:每个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情感。
  • 往来三伏里:在三伏天时,人们常常来往于此。
  • 试酌一泓清:试着饮用一池清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代表“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著称,同时也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题游息洞》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人雅士常聚集在自然美景中,抒发情感。这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与友人共享的快乐。


诗歌鉴赏:

《题游息洞》是一首抒情诗,诗中表露出诗人对游息洞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一美好时光的愿望。韩愈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前两句强调了这种共情的普遍性,显示出人们在炎热夏日中对清凉的渴望,营造出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试酌一泓清”这一细节,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传达了诗人对清新水源的向往与珍视。整首诗结构简洁而意境深远,既有情感的共鸣,也有自然的美感,展现了韩愈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所乐非吾独:表达了诗人对游息洞的喜爱并非个人独享,突显人们共享的情感。
  2. 人人共此情:强调了这种喜爱是普遍存在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往来三伏里:描绘了三伏天时,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
  4. 试酌一泓清:通过“试酌”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展现出清凉的诱惑。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清水作为意象,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清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共享快乐的积极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息洞: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避暑的乐趣。
  • 三伏:代表炎热的夏季,强调对清凉的渴望。
  • 清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愈的《题游息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共享的快乐
    • C. 对自然的恐惧
  2. 诗中提到的“三伏”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冬天
  3. “试酌一泓清”中的“清”指的是什么?
    • A. 清水
    • B. 清风
    • C. 清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苏轼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题游息洞》与王维的《山中杂诗》进行对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偏重于孤独的沉思,而韩愈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共享。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韩愈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三学院二首 其二 送李去病郎中出使西蜀 宝林院岩香阁 晨出郡舍林下 感遇·江南有丹橘 晚憩王少府东阁 林亭寓言 敕赐宁王池宴 浈阳峡 送宛句赵少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各显身手 那答 见赏 叙经 韋字旁的字 才藻富赡 浮生切响 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口兵 苦语软言 包含苗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芦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自新改过 七根火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