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3:01
花到清明际,随春渡虎溪。
勾牵木芍药,流落古招提。
独喜孤芳在,何妨众草齐。
定知妃子意,不解谪仙题。
在清明时节,花儿盛开,随着春天的到来,随意流转于虎溪之旁。
映衬着木芍药的娇艳,悄然飘落在古老的招提寺。
我独自欣赏这孤独的花儿存在,又何妨与众多草木共存呢?
我相信她是明白妃子的心意,但却不懂得谪仙所留下的诗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留存的诗作不多,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花木的盛景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世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和孤高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思考,展现了诗人李鼗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孤独美的欣赏。开篇以“花到清明际”引入,描绘了春天花开之时,清明节的氛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随春渡虎溪”,将春天的美景与虎溪的清流结合,展现出自然的和谐。
“勾牵木芍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花木的细腻观察,芍药的盛开与古招提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感慨。接下来的“独喜孤芳在”,诗人表达了对孤独之美的欣赏,似乎在强调在众多繁华之中,独自盛开的花更显珍贵。
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妃子意”和“谪仙题”,可见他对美的理解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即使众草齐全,孤芳也有其存在的意义,而妃子的意愿与谪仙的高洁却是他难以理解的。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更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美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孤独之美的欣赏,同时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哪位?
“何妨众草齐”意指:
“定知妃子意”中的“妃子”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宝林院岩香阁》这首诗的意境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