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5:53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
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
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远距离的思念中感到晚来的心情,相互之间的眼神交会为彼此的离别带来些许慰藉。心中美好的愿望已如丹青般瞬间消逝,珍贵的璧玉也已破碎,世间的纷扰依旧无解。梦中常在西原的禾田与黍地,眼前却只剩下落日的悲凉。如今的文化和文人已经凋零,我期盼来世再相聚。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希夷,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和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以豪情壮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体现了士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怀。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期间,正值国破家亡、战乱不断之时,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深刻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操及对未来的期待。
《又呈中斋》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思索的诗作,诗人以“万里论心晚”开篇,直接点出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深切。通过“相看慰乱离”,展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身处异地,但彼此的心灵仍然相通。
接下来的“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则用丹青与璧玉的比喻,表达了美好愿望的瞬息万变与珍贵事物的破碎,暗含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慨。接着“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描绘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禾黍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落日则寓意着衰败与失落。
最后一句“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更是道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当下文化衰败的惋惜,表明了他对文人精神的坚守与盼望。整首诗感情真挚,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国家、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怀。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文化的衰落展开,充满了对美好愿望破灭的惋惜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展现了作者在乱世中的忧国情怀。
诗中“万里”指的是:
A. 距离遥远
B. 旅行的长途
C. 朋友的拜访
D. 心情的忧郁
“丹成俄已化”中的“丹”象征:
A. 美好愿望
B. 现实生活
C. 战争
D. 友情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对当下的绝望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文化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