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崔觐诗》

时间: 2025-04-27 20:20:07

诗句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0:07

原文展示: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白话文翻译:

崔觐是一位高尚的隐士,来自梁州城固。他读书不追求官职,只亲近农耕生活。夫妇俩年纪已老,身边没有子孙。一天,他召集奴婢,将田地和房产平均分配给他们。让他们各自经营,不再来往。然后他隐居南山,与麋鹿为伴。约定有时会来访,所需的物品会提前告知。有时他会带着妻子,来到人们的门前。大家一起准备酒食,欢唱吟咏,共享欢乐。山南的郑馀庆,任命他为参军。他虽然被任命,但对官场事务一无所知。不久他请求辞职,只对长者说。补阙王直方,是他的邻居。在文宗时期上书,被召见并咨询。推荐崔觐有高尚的品行,可以用以追求淳朴。皇帝下诏任命他为起居郎,用蒲轮车迎接。他以疾病为由拒绝,展现出高尚的风范。我昨天经过他的县,回想起他的美好过往。询问当地的老人,却寂静无声,没有祠堂和坟墓。这样的人久已不在,普通人如何能敦厚。这个县在汉唐时期,有许多清廉的官员。在子坚庙刻诗,希望后人不忘。

注释:

  • 崔觐:诗中的主人公,一位隐士。
  • 梁州城固:地名,今陕西省城固县。
  • 耕稼:农耕。
  • 奴婢:家中的仆人。
  •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
  • 麋鹿群:指隐居的生活环境。
  • 郑馀庆:人名,可能是当地的官员。
  • 参军:官职名。
  • 补阙王直方:人名,可能是崔觐的邻居。
  • 文宗:指宋文宗赵昰。
  • 起居郎:官职名。
  • 褒斜:地名,指褒斜道,古代交通要道。
  • 蒲轮:用蒲草编织的车轮,古代用于迎接重要人物。
  • 秋旻:秋天的天空。
  • 子坚庙:可能是纪念某位历史人物的庙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著称。这首诗描绘了崔觐这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格,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文同在游历或访问梁州城固时,听闻崔觐的事迹后有感而发,通过诗歌表达对崔觐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隐士的高尚品格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崔觐不追求官职,亲近农耕,将财产均分给奴婢,隐居南山,与麋鹿为伴,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和高洁品格。诗人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崔觐生活的描述,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对崔觐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清廉官员的怀念和对现今社会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对高尚品格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 介绍崔觐的身份和出生地。
  2.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 描述崔觐的生活态度,不求官职,亲近农耕。
  3.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 描述崔觐的家庭状况,年老无子。
  4.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 描述崔觐将财产均分给奴婢的行为。
  5.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 描述崔觐让奴婢各自经营,不再来往。
  6. 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

    • 描述崔觐隐居南山,与麋鹿为伴。
  7.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 描述崔觐与奴婢的约定,需要的物品会提前告知。
  8.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 描述崔觐有时会带着妻子,来到人们的门前。
  9.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 描述崔觐与人们一起准备酒食,欢唱吟咏,共享欢乐。
  10. 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

    • 描述郑馀庆任命崔觐为参军。
  11.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 描述崔觐对官场事务一无所知。
  12.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 描述崔觐请求辞职,只对长者说。
  13.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 描述王直方是崔觐的邻居。
  14.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 描述王直方在文宗时期上书,被召见并咨询。
  15.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 描述推荐崔觐有高尚的品行,可以用以追求淳朴。
  16.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 描述皇帝下诏任命崔觐为起居郎,用蒲轮车迎接。
  17.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 描述崔觐以疾病为由拒绝,展现出高尚的风范。
  18.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 描述诗人昨天经过崔觐的县,回想起他的美好过往。
  19.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 描述诗人询问当地的老人,却寂静无声,没有祠堂和坟墓。
  20.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 描述这样的人久已不在,普通人如何能敦厚。
  21.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 描述这个县在汉唐时期,有许多清廉的官员。
  22.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 描述在子坚庙刻诗,希望后人不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杂迹麋鹿群”比喻隐居生活的自由与宁静。
  • 拟人:如“高风概秋旻”将高尚的风范拟人化。
  • 对仗:如“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隐士崔觐的高尚品格和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崔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诗人传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社会风气的关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南山、麋鹿群、蒲轮、秋旻、子坚庙。
  • 南山: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
  • 麋鹿群: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蒲轮:象征尊贵与迎接重要人物的仪式。
  • 秋旻:象征高尚与清朗。
  • 子坚庙:象征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崔觐是哪里的隐士? A. 梁州城固 B. 长安 C. 洛阳 D. 成都

  2. 崔觐为什么将田宅均分给奴婢? A. 因为他富有 B. 因为他老了 C. 因为他想让他们各自经营 D. 因为他不喜欢财产

  3. 崔觐隐居的地方是哪里? A. 南山 B. 东山 C. 西山 D. 北山

  4. 郑馀庆任命崔觐为什么官职? A. 参军 B. 起居郎 C. 补阙 D. 文宗

  5. 诗人对崔觐的评价是什么? A. 普通 B. 高尚 C. 平庸 D. 贪婪

答案:

  1. A
  2. C
  3. A
  4. A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隐逸诗相比,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隐士高尚品格的赞美,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自然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隐逸文化与中国文学》:探讨了隐逸文化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和影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重题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依本韵次用) 杂曲歌辞 其三 浪淘沙 伤循州浑尚书 伤丘中丞 杂曲歌辞。杨柳枝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以寄苦怀 酬杨八副使将赴湖南途中见寄一绝 海阳十咏。飞练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元元本本 土耳其鸡 飞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田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心花怒发 二十三画汉字大全_详细解析二十三画汉字及其书写技巧 示字旁的字 积德累善 练士 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提手旁汉字大全_轻松掌握提手旁生字 月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月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夕字旁的字 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贪墨成风 豹头环眼 移东掩西 脱略 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