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33
作者: 程虞卿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
白话文翻译:
在秋末的时候,我登上千山,轻轻地走到最高的山顶。
晴朗的天空映照着香岩,层层塔影映衬着周围的美景。
我俯视远方的滔滔大海,海上的气息让人感到一丝寒冷。
传说中有位仙人,常常在此与人对弈,品茗聊天。
石坪上仍有零星的露水,鹤鸣声在清晨中提醒我。
我在这里读《招隐篇》,千峰之上显得宁静而悠然。
仙人终究未曾到来,空荡荡的台上映出我孤独的身影。
古寺的钟声铿锵悦耳,天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脖颈。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虞卿,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末,诗人登高望远,思绪飞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仙人台》通过描绘秋末登山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仙人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即以“秋末登千山”引入,带领读者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壮丽,山的高峻与远望的阔大。接着,诗人用“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描绘出清新的景象,展现了晴空与山间塔影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在俯首瞧向远海时,诗人捕捉到了海气的寒意,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与“仙人竟不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彰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什么?
A. 高洁与超脱
B. 现实中的人物
C. 对弈高手
“我读招隐篇”中提到的“招隐篇”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诗中“空台吊孤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