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长句 其一》

时间: 2025-04-26 10:05:50

诗句

空山十日雪塞门,天荒地老无行人。

芦花败絮不堪著,山石夜裂苍皮皴。

奇寒中人僵赑屃,樵汲路迷瓶粟既。

驾风万鹤危欲仙,此腹久无烟火气。

家家暖入红麒麟,谁肯问讯推柴荆。

洛阳令亦可人者,惜哉史不书其名。

此公要亦非知我,志士从前例寒饿。

倘令开口向凡儿,宁忍春雷曲肱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50

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长句 其一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空山十日雪塞门,
天荒地老无行人。
芦花败絮不堪著,
山石夜裂苍皮皴。
奇寒中人僵赑屃,
樵汲路迷瓶粟既。
驾风万鹤危欲仙,
此腹久无烟火气。
家家暖入红麒麟,
谁肯问讯推柴荆。
洛阳令亦可人者,
惜哉史不书其名。
此公要亦非知我,
志士从前例寒饿。
倘令开口向凡儿,
宁忍春雷曲肱卧。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中,十天的积雪封住了门,
天地荒凉,老去无行人踪。
芦苇花败落如絮,不堪沾染,
山石在夜间裂开,苍老的皮肤皱缩。
在这奇寒之中,人像石龟般僵硬,
樵夫与取水的路都迷失在粟米的堆里。
驾驭风的万只仙鹤,危机四伏,欲求仙境,
但我腹中久无烟火之气。
每家每户都温暖如春,红色的麒麟火起,
谁愿意问候我,推开柴门?
洛阳的官员也能算人,
可惜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
这位公子也不是知道我,
志士们从前的经历都是寒冷和饥饿。
如果让我开口对凡人说话,
宁愿忍受春雷中曲肱而卧。

注释:

  • 塞门: 门被雪封住。
  • 苍皮皴: 山石表面干裂的状态。
  • 赑屃: 形容人僵硬,像石龟。
  • 樵汲: 砍柴与取水的活动。
  • 红麒麟: 形容温暖的火焰。
  • 洛阳令: 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官员,可能指洛阳的某个知名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方岳在山中感受到孤寂和寒冷,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其寒冷、孤寂的冬日场景,作者通过描写雪的积压、山林的荒凉,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寂静的氛围。诗中用“空山”、“雪塞门”、“无行人”来表现一种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世间温暖与关怀的渴望。诗中提到“家家暖入红麒麟”,与自己“久无烟火气”的对比,突显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最后,结尾的反思“倘令开口向凡儿,宁忍春雷曲肱卧”,更是将个人的志向与对世事的无奈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韧的生存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空山十日雪塞门”描绘出积雪封门的孤独情景。
    2. “天荒地老无行人”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世间的荒凉。
    3. “芦花败絮不堪著”指代萧瑟的景象。
    4. “山石夜裂苍皮皴”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山石的苍老与破败。
    5. “奇寒中人僵赑屃”比喻人在严寒中难以活动的状态。
    6. “樵汲路迷瓶粟既”展示了生活的困境。
    7. “驾风万鹤危欲仙”表达了追求理想的艰难。
    8. “此腹久无烟火气”表现了长期缺乏温暖与食物的状态。
    9. “家家暖入红麒麟”突显外界的温暖与内心的冷清。
    10. “谁肯问讯推柴荆”感叹孤独与无助。
    11. “洛阳令亦可人者”提到历史上的人物。
    12. “惜哉史不书其名”感慨历史的遗忘。
    13. “此公要亦非知我”表达对世人冷漠的无奈。
    14. “志士从前例寒饿”提到志士的艰难处境。
    15. “倘令开口向凡儿”表示对交流的渴望。
    16. “宁忍春雷曲肱卧”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例如“驾风万鹤”与“奇寒中人”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与情感冲突。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在孤独和寒冷中对温暖人情的渴求,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 象征孤独与冷漠。
    • : 表现出自然的坚韧与伟大。
    • 芦花: 代表着脆弱与无力。
    • 红麒麟: 象征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塞门”是指什么?
      • A. 被水淹没的门
      • B. 被雪封住的门
      • C. 被风吹开的门
      • D. 被人推开的门
    2. “奇寒中人僵赑屃”中的“赑屃”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状态
      • D. 一种声音
    3. 诗中有多少次提到温暖的意象?
      • A. 一次
      • B. 两次
      • C. 三次
      • D. 四次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
    • 李白的《静夜思》,探讨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诗词对比:

    • 方岳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相对比,前者更偏向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后者则着重人事的忧虑与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方岳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方汝一下第饯诗盈轴余亦继作 挽方岳倅 病中九首 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杂咏七言十首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杂咏七言十首 乍晴 端嘉杂诗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桂折一枝 歺字旁的字 开寤 金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川字旁的字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应弦而倒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只尺 饿虎之蹊 冗笔 掩耳盗铃 渠幨 屮字旁的字 柙龟烹不烂,贻祸到枯桑 车字旁的字 包含蹑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