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时间: 2025-04-26 03:28:35

诗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 一作 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35

原文展示: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一作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白话文翻译:

寒山变得苍翠,秋水缓缓流淌。
我靠着拐杖站在柴门外,迎着风聆听晚蝉的鸣叫。
渡口边余晖洒落,村子里升起孤独的烟雾。
我偶然相遇接舆醉酒,纵情歌唱在五柳树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山: 寒冷的山,形容山的颜色和气候。
  • 苍翠: 指山色青翠,生机盎然。
  • 潺湲: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像轻轻的流水声。
  • 倚杖: 靠着拐杖,表示年老或疲惫。
  • 柴门: 以柴木构成的门,通常用来形容乡村的简朴。
  • 暮蝉: 指傍晚时分鸣叫的蝉,具有秋天的气息。
  • 渡头: 渡船停靠的地方,水边。
  • 余落日: 余晖,指日落时的残光。
  • 孤烟: 形容村庄中升起的孤独烟雾,寓意寂静。
  • 接舆: 古代隐士,常指陶渊明。
  • 五柳: 指陶渊明的五柳树,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 接舆: 此处指的是古代隐士接舆,代表追求自由、放纵和自我表达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创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时,受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和个人生活状态的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描绘了寒山与秋水交融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作者在柴门外倚杖而立,听着暮蝉的鸣叫,传达了一种孤独而又平和的心境。接着,诗歌通过“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恬静景象,突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最后一句“馀一作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则以接舆为引,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放纵的渴望,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既有景的描绘,又有情的抒发,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山转苍翠: 描绘山的颜色在寒冬后变得更加青翠,传达出一种生机的感觉。
  • 秋水日潺湲: 秋天的水流潺潺,和谐的自然声响,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 倚杖柴门外: 向读者展示了诗人安静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临风听暮蝉: 在微风中倾听暮蝉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的环境。
  • 渡头馀落日: 描绘日落时分的美景,寓意时间的流逝。
  • 墟里上孤烟: 乡村中升起的孤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和乡村的宁静。
  • 馀一作余复值接舆醉: 提及接舆,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狂歌五柳前: 通过狂歌,自由表达情感,展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寒山转苍翠”比喻山色的变化,生动形象。
  • 拟人: “潺湲”赋予水流以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对仗: 诗中各句之间的语音和意象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 象征高远、清冷的境界。
  • 秋水: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凋零的美。
  • 暮蝉: 传达出孤独和思考的情感。
  • 孤烟: 体现乡村的安静与宁静。
  • 五柳: 象征隐士生活的理想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山转苍翠”中的“苍翠”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
    • B. 青色
    • C. 灰色
    • D. 黄色
  2. “渡头馀落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早晨的阳光
    • B. 傍晚的余晖
    • C. 正午的阳光
    • D. 夜晚的星光
  3. 诗中提到的“接舆”是指什么?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隐士
    • C. 一位画家
    • D. 一位音乐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与陶渊明均为田园诗人,但王维的诗歌更强调自然的音乐性和绘画感,而陶渊明则更兼具哲理性和对隐逸生活的思考。王维的作品多以景入情,陶渊明则更多地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王维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与研究》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注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chán)湲(yuán)。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潺湲: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馀(yú)落日,墟里上孤烟。(馀 一作 余)渡头:渡口。余:又作“馀”。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 复值接舆(yú)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赏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馀 一作 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相关查询

依韵和张应之见赠 次韵和范景仁舍人对雪 十一月十三日病後始入仓 依韵和永叔戏作 送韩文饶赞善宰河南 东溪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 泗州观唐氏书 送端式归漳州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刻开头的成语 己结尾的成语 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雁渚 塞翁之马 功过是非 最可觞客 说骗 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撒水拿鱼 迁谷 万念俱灰 起运 風字旁的字 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骏命不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