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陇西行》

时间: 2025-04-26 03:31:16

诗句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6

原文展示: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征战的艰辛:每走十里就要换马,每走五里就要抽鞭子催马前进。边防都护的军报传来,匈奴正包围着酒泉。关山上正飘着飞雪,烽火台却没有一丝烟雾,似乎一切都显得极其孤寂。

注释:

  • 走马:骑马行走。
  • 扬鞭:抽打马鞭以促使马加速。
  • 都护:古代边防军官的称谓。
  •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对立。
  • 酒泉:古代关口,现今甘肃省酒泉市。
  • 烽火:烽火台,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设施。

典故解析:

  • 酒泉: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 匈奴围酒泉:反映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暗示了边疆战争的紧迫与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闲云野鹤,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王维不仅在诗歌上有极高的造诣,还是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陇西行》创作于王维的边塞时期,正值唐朝与匈奴关系紧张之时。诗中反映出士兵在边疆作战的艰辛,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陇西行》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通过优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士兵的辛苦。开头两句“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骑兵行军的场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马蹄声和士兵的紧张情绪。接下来的“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则迅速将情节推向高潮,暗示了紧迫的军事形势,展现出边疆将士面临的严峻考验。

最后两句“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悲凉的氛围,反映了战事的艰辛和士兵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于画面感,情感真挚,展现了王维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边疆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一走马:每行十里就要换马,表现了征程的艰辛。
  • 五里一扬鞭:每走五里就得催促马儿,显示了行军的急迫。
  • 都护军书至:都护的军报传来,暗示了外敌的威胁。
  • 匈奴围酒泉:匈奴的围攻,使得酒泉的安全受到威胁。
  • 关山正飞雪: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增添了环境的艰苦。
  • 烽火断无烟:烽火台上没有烟雾,意味着战斗的孤立无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形成对称的结构。
  • 意象:使用飞雪、烽火等意象,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斗的关注,展现了士兵在艰苦环境下为保家卫国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蕴含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征战与行军的艰辛。
  • 飞雪:代表着寒冷的环境,增强了诗的孤寂感。
  • 烽火:象征着战争的信号与警报,暗示着战局的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匈奴围酒泉”说明了什么? a) 酒泉是安全的
    b) 酒泉面临外敌威胁
    c) 酒泉是和平的

  2.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休闲游玩
    b) 行军的艰辛
    c) 家庭聚会

答案

  1. b) 酒泉面临外敌威胁
  2. b) 行军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情景,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 高适《燕歌行》:强调对离别之情和战场生活的描写,与《陇西行》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王维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西江月·春事三分之二 水龙吟·暮云低锁荒台 摸鱼儿·正桃花 摸鱼儿·正挑灯 孤鸾·塞鸿来早 安庆摸(和孙霁〔窗〕) 虞美人(借韵) 水龙吟 浪淘沙(再和)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效命疆场 妥妥 文魔 徒劳无功 包含帖的成语 纸开头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札荒 斤字旁的字 刻结尾的成语 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占色 留有余地 身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势头 岩墙之下 眉扬目展 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