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2: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2:12:35
送友人归江南
作者: 崔涂 〔唐代〕
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
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
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
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
送别友人回江南,芳草遍布河边的田野,我们共同回忆故乡的春天。你独自前往沧洲的黄昏时分,我们相互见面时却已是满头白发。你定会经过林下的寺庙,应该会见到社中的人。但我只担心,你东归后,难以再与鸥鸟亲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白发”和“鸥鸟”均常用于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字仲游,号陶山,晚号云峰。他以五言绝句和古诗闻名,诗风清新俊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相见的期盼,同时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送友人归江南》是崔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用“芳草”象征生机,暗示友人即将离去时的春意盎然,同时也引发了对故乡春天的共同回忆,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共鸣。接下来的“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友人独自踏上归途,岁月已在两人之间留下了痕迹,白发的新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转瞬即逝。
诗的最后两句“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以平静的语调结束,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归程的期待,也隐含着对未来相聚的担忧,尤其是与鸥鸟的亲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充满了浓郁的乡愁和友情的温暖,也对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有所反思,体现了唐诗的深邃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离别的惆怅,同时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白发”是象征什么?
诗中“芳草”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送友人归江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