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2:34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已然乘上七香车,心中期盼着晨曦的到来。
微风轻拂,唯有佩饰的声响,
太阳已经西沉,花儿不再娇艳。
桂树的嫩香远远飘散,榆树的影子斜斜地投射。
在成都经过卜卦的小店,曾经嫉妒过那神奇的灵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情诗和咏物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著称。他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宏观历史的交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壬申七夕》作于唐代,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牛郎织女相会,此时人们常怀着浪漫的情感,寄托对爱情的期盼。李商隐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壬申七夕》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富有层次,诗人利用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节日氛围结合。首联“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以“七香车”引出对美好爱情的期盼,生动地描绘了那种期待情感的紧迫与渴望。次联“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暗示着时光流逝后的无奈。
下联“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诗人通过桂树的香气与榆树的影子,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意境,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持续与回忆。最后一句“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则是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曾经美好回忆的无奈与嫉妒,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兼具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情,展现了李商隐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使得诗歌不仅是对爱情的渴望,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事的怀念,情感丰富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七香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车速
B. 美好的爱情
C. 战争
D. 旅行
诗中提到的“晓霞”可以理解为:
A. 夜晚
B. 清晨的光辉
C. 日落
D. 影子
“风轻惟响珮”中的“响珮”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玉佩的声响
C. 人声
D. 水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