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00:06
生而好古,老未知生,诗书误了平生。自有生来,操持不善谋生。虚生五十七载,叹今生只作先生。养生主,尚閒无半日,寄嘅浮生。窃信前生是蠹,任群生扰扰,笑我狂生。生子生孙,犹堪不负吾生。明知此生休矣,愿他生不作儒生。得生趣,正不识修到几生。
我生来就喜欢古籍,但如今却不知道生活的意义,诗书让我误了终生。从我出生以来,我总是无法好好谋生,虚度了五十七年,感叹这一生只做了个老师。想要养生,却连半天的闲暇都没有,寄托我的浮生。偷偷相信我前生是个害虫,任凭众生纷扰,笑我这狂妄的人生。生儿育女,也算不辜负我这一生。明知今生就要结束,愿来世不要做个儒生。得到了生活的乐趣,却不知道我已经修行了多少世。
作者介绍:王陈常是当代诗人,著作颇丰,尤其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五十七岁时,正值人生中年,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反思,结合对古籍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声声慢》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传统文化的眷恋。诗中开头便点出“生而好古”,表达了诗人从小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意识到这一爱好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实质的生活保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误了平生”的困境。接着,诗人感叹“虚生五十七载”,不仅在质疑自己这一生的价值,也在自我批评中渗透出对生命短暂的惋惜。
“养生主,尚閒无半日”,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状态的无奈,明明希望追求身心的宁静,却因为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而不得闲。诗人在此处以“寄嘅浮生”形容自己的生命,显示了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反观众生,诗人则嬉笑面对,似乎对纷扰的生活有了一种释然的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生子生孙,犹堪不负吾生”,这里表现出一种对后代的责任感与希望。尽管明白自己的人生即将结束,诗人仍寄希望于后世,渴望在下辈子不再成为儒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情感——既热爱又厌倦。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动中,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和反思,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与人生的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探讨了对人生的反思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又寄希望于未来。
诗词测试:
诗人对古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虚生五十七载”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