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声声慢》

时间: 2025-05-08 04:24:15

诗句

孤阳落照,断岸回帆,千条残柳参差。

此地曾经,依稀十里隋堤。

沧波夜寒渐起,坐西风、初怯罗衣。

野桥外,正菰蒲弄晚,浅渚鸦啼。

薄暮青山凝黛,映明霞隔浦,两两鸿归。

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

今宵梦魂何处?

寄秋心、红叶谁题?

云水阔、泛清光、蟾影渐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4:24:15

原文展示

孤阳落照,断岸回帆,千条残柳参差。
此地曾经,依稀十里隋堤。
沧波夜寒渐起,坐西风初怯罗衣。
野桥外,正菰蒲弄晚,浅渚鸦啼。
薄暮青山凝黛,映明霞隔浦,两两鸿归。
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
今宵梦魂何处?寄秋心红叶谁题?
云水阔泛清光蟾影渐西。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映照着断岸上的帆船,千条残柳错落有致。
这里曾经是十里长堤的美丽景象,依稀可见。
沧海的寒意渐渐袭来,西风轻拂,罗衣初感寒意。
野桥外,菰蒲在傍晚的微风中摇曳,浅滩上鸦声哀啼。
薄暮中青山如黛,明霞映照在河对岸,两只鸿雁归来。
黄昏时分,短笛声声,怨入山眉。
今夜我的梦魂又在何处?寄托在秋天的红叶上,谁为我题写?
云水茫茫,清光荡漾,月影渐西。

注释

  • 孤阳:指落日的阳光,寓意孤独。
  • 断岸:指岸边的断裂,暗示孤寂和失落。
  • 残柳:残缺的柳树,象征衰败和伤感。
  • 隋堤:隋朝的堤岸,历史典故,代表美好的过去。
  • 菰蒲:水边的植物,生长在湿地,常见于江南。
  • 鸦啼:乌鸦的叫声,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短笛:一种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带有忧伤的意味。
  • 梦魂:梦中的灵魂,常象征思念和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桐芬(生卒年不详),近代女诗人,擅长作词,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象为题材。她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声声慢》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孤独。此时的社会背景正经历着变革,个人情感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奈,让诗人的情感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声声慢》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孤阳落照”便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绪,落日的余晖照射在断岸上,显得格外凄凉。接着“千条残柳参差”,柳树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对“十里隋堤”的怀念,仿佛在追寻过去的美好,而“沧波夜寒渐起”则引入了夜晚的冷清与凄凉,夜风轻拂,罗衣初寒,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描写中,菰蒲摇曳和鸦啼声交织,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令人感到一阵阵的悲伤。

最后,诗人问道“今宵梦魂何处”,深刻地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阳落照:落日的孤独光辉,暗示诗人的孤寂。
  2. 断岸回帆:描绘孤舟在断裂的岸边,象征漂泊与无依。
  3. 千条残柳参差:柳树的残败,映射生命的无常。
  4. 此地曾经,依稀十里隋堤: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带有惆怅。
  5. 沧波夜寒渐起:夜晚的寒意渐浓,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6. 坐西风初怯罗衣:西风轻拂,罗衣初寒,感受秋意的逼近。
  7. 野桥外,正菰蒲弄晚: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象,宁静而又萧瑟。
  8. 浅渚鸦啼:鸦声哀鸣,增添了孤寂的静谧。
  9. 薄暮青山凝黛:青山如黛,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10. 映明霞隔浦,两两鸿归:鸿雁归来,象征着思乡之情。
  11. 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短笛声声,带着怨愁,传达出内心的孤独。
  12. 今宵梦魂何处?:对梦与思念的追问,充满哲理。
  13. 寄秋心红叶谁题?:对秋天的感慨与对心灵寄托的思考。
  14. 云水阔泛清光蟾影渐西:云水茫茫,月影西沉,象征着无尽的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阳、断岸等自然景象比作内心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声声怨入山眉”等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薄暮青山凝黛,映明霞隔浦”,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孤独与过往的思考,表现了在秋日的萧瑟中,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细腻而深刻,带有哲理的反思,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阳:象征孤独与失落。
  • 残柳: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菰蒲:生动的秋日景象,传达自然的凋零。
  • 鸿雁: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声声慢》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邓桐芬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十里隋堤”是什么的象征?

    • A. 自然美景
    • B. 过去的美好
    • C. 未来的希望
  3. “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中的“怨”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红楼梦·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

诗词对比

  • 《声声慢》与《天净沙·秋思》: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特色,但都渗透着浓厚的孤独感和思乡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邓桐芬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故山春日(四首) 十二红图 称称初度 即景(四首) 即景(四首) 即景(四首) 示杨水西 夜坐 白云泉 弹琴高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湮没罕闻 包含究的成语 不胜其烦 齿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应刃而解 言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辟谷 士字旁的字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雷的成语 古色古香 辞书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滴定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