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39
原文展示
李侯昔游吴,莲舟镜苍茫。
风鬟与雾鬓,共濯玻璃光。
采花不盈舫,日暮云水香。
还登缥缈楼,罗襟酒淋浪。
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
安知有恨事,但恐蒹葭苍。
风吹落穷谷,草深麋鹿场。
高冈苦炎热,游子悲异乡。
尚喜简书省,期会无匆忙。
犹余作诗苦,消瘦如东阳。
白话文翻译
李侯曾经游历吴地,乘着莲舟在苍茫的水面上。
她那随风飘动的发髻与浓雾中的鬓发,让人一同沐浴在玻璃般的光泽中。
采花的舟上并没有满载的花朵,夕阳西下,水面弥漫着花香。
我再次登上那缥缈的楼台,衣襟被酒水浸湿,像海浪般荡漾。
卷起帘子,迎入星月的光辉,踏上筵席,轻声吟唱。
怎知心中有遗恨,只怕那芦苇丛生,苍苍白白。
风吹落在幽谷,草深处有麋鹿出没。
高岗上酷热难耐,游子思乡的哀伤。
我仍然乐于简约的书信,希望相聚时不要匆忙。
唯有作诗的苦恼,消瘦得如同东阳的阳光。
注释
- 李侯:指李深之,作者的朋友。
- 莲舟:指用莲花装饰的小舟。
- 缥缈楼:形容楼台轻盈如云雾般缥缈。
- 罗襟:指衣襟,通常为轻薄的布料。
- 蒹葭:指芦苇,诗中用以象征忧伤的情怀。
- 草深麋鹿场:描绘自然环境,暗示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实,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而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个人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范成大借用游历的情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侯游吴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际情感的深刻感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吴兴的风光:莲舟、晚霞、酒波,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而后半部分则转向游子的思乡之情,尤其是“高冈苦炎热,游子悲异乡”一句,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星月”、“芦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侯昔游吴:引入主题,回忆与李侯的游览经历。
- 莲舟镜苍茫:描绘了湖面宽广的景象,暗示宁静与美好。
- 风鬟与雾鬓:描写女子的美丽,增添了诗的柔情。
- 共濯玻璃光:似乎在享受与自然的交融。
- 采花不盈舫: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感到失落。
- 日暮云水香:自然的美丽和温馨氛围。
- 还登缥缈楼:再一次体验那种宁静与美好。
- 罗襟酒淋浪:酒水的洒落象征着欢愉与放松。
- 卷箔纳星月:诗人期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踏筵按伊梁:隐含与友人欢聚的愉悦。
- 安知有恨事:反转情绪,开始思考人生的无常。
- 但恐蒹葭苍:喻示着对未来的忧虑。
- 风吹落穷谷:象征孤独与寂寞。
- 草深麋鹿场:自然与人类的隔绝感。
- 高冈苦炎热:游子在异乡的苦闷。
- 游子悲异乡:直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 尚喜简书省:希望与友人保持联系。
- 期会无匆忙: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悠然。
- 犹余作诗苦:作诗的孤独感。
- 消瘦如东阳:用东阳的阳光比喻自己日渐消瘦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卷箔纳星月”,将夜空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
- 拟人:如“风吹落穷谷”,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风鬟与雾鬓”,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游子异乡生活的感慨,情感基调在欣赏与忧伤之间交替,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莲舟:象征着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 星月:象征着美好与浪漫。
- 蒹葭: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高冈:象征着游子心中的苦闷与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侯在吴地乘的是什么舟?
-
诗中提到的“蒹葭”主要象征什么情感?
-
诗人对高冈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
- B. 莲舟
- B. 孤独
- C.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虽然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其背景是国家动乱,情感更加沉重。
- 李白《静夜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思乡的直接与浓烈,与范成大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古诗十九首》:研究古诗的背景和风格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