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7:37
高枕僧房夜漏深,经窗俄见月华侵。
抗尘走俗成何事,问道参禅徒在心。
智镜直须真里照,机锋莫向句中寻。
悟空不见悟空者,漫对寒灯拥鼻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深夜,躺在僧房中睡觉,突然被月光照进窗来而惊醒。诗人思考世俗的尘事,感慨成就什么对自己并无意义,于是向内心探寻禅道的真谛。智者的明镜必须在真实中照见自己,而灵感的机锋不应仅在句子中寻找。最后,诗人感叹“悟空”的境界,面对寒灯独自吟唱。
作者介绍:葛书思,生于宋代,字子岩,号天海,较少为人知的诗人,主攻诗词及禅理,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寂静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禅理的追求,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寻。
《宿悟空院》是葛书思在一个宁静夜晚中的独白,诗中透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禅理的追求。开头的“高枕僧房夜漏深”描绘了一个安静夜晚的环境,随后“经窗俄见月华侵”则引入了月光的意象,给人以情境的转变,仿佛让人从梦中醒来,思绪逐渐清晰。诗人在思考“抗尘走俗成何事”,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反思,认为外界的成就与繁华对于真正的内心世界并无太大意义。接下来的“问道参禅徒在心”更是指向内心的探索,强调禅的内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智镜直须真里照”形象地说明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强调要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智慧,而非仅依赖语言文字的表象。结尾的“悟空不见悟空者”,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悟”的理解,暗示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的觉醒,而不是外在的寻求。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禅理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内心追求的探索,强调真正的智慧与觉悟在于内心的领悟,而非外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高枕僧房夜漏深”中的“高枕”是指什么?
A. 睡得安稳
B. 高高的枕头
C. 僧人的房间
“抗尘走俗成何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名利的向往
“智镜直须真里照”中的“智镜”象征什么?
A. 外在的智慧
B. 自我反省
C. 书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