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36:04
季子应嗔不下机,
弃家来伴碧云师。
中秋冷坐无因醉,
半月长斋未肯辞。
掷简摇毫无忤色,
投名入社有新诗。
飞腾桂籍他年事,
莫忘山中采药时。
季子(即弟子)应该对这种情形感到不满,因而无法安心下棋,他抛弃了家乡来陪伴碧云(即隐士或高人)。中秋时节,独自坐在寒冷的地方,因没有理由而无法酩酊大醉,已经过了半个月的长斋还不愿意辞去。投笔写信毫无不快之色,投名于社团中又有新作问世。希望未来能飞腾在桂树之下的荣光,不要忘记在山中采药的时光。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于苏轼与友人汪覃秀才交往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中秋”和“长斋”,体现出苏轼的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状态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季子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季子因无法安心下棋而感到烦躁,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诗中“弃家来伴碧云师”一句,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秋的寒冷与酒的无缘交织,既表现了孤独感,也增添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且层次分明,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回顾了过去的采药时光,更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苏轼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寄托。
“季子应嗔不下机”中的“季子”指的是什么?
A. 孩子
B. 弟子
C. 年轻人
D. 朋友
中秋的寒冷与酒的无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满足
“莫忘山中采药时”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珍视?
A. 朋友
B. 自然生活
C. 荣华富贵
D. 诗词创作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都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更加关注于人际关系和未来的期待,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和内心的宁静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