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26:08
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这条小径环绕着翠绿的山,曲折延伸如同一条蛇。忽然听到溪水急促的声响,大家争着去看洞口的景象。光滑的石阶攀登着秋天的藤蔓,飞架的桥面踏着古老的木桩。三扇门迎着北风吹来,一个洞口向西斜着。惆怅地叹息烟云消逝,追忆着那遥远的岁月。唐代的人当年并未到过这里,古老的习俗在此地依然存在。洞内温暖没有风雪,山深处生活着许多野鹿和野猪。相聚时衣衫尽是草,围坐时发髻应该是高高盘起。灶台突出的黑岩边,酒樽和酒杯就摆在石洼上。洪荒时代没有记录,我的想象停留在创世的神话中。这样的事情如今又何在?遗留下的痕迹让我独自感慨。山中的老翁劝我留下几句诗,我勉强写下了这几行文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
此诗创作于苏轼游览三游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游三游洞》是苏轼在游览三游洞时写的诗,诗中描绘了洞外的自然景色和洞内的温暖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开篇提到的小径如蛇曲折延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致。而在对洞口的描写中,诗人将惊讶与好奇融入其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惊叹。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洞内的温暖环境,突出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后半部分对唐人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折射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交流,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历史、时间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的追忆。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唐人”指的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填空题:诗的开头描绘小路的形态是“__去似蛇”。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洞内是温暖的,没有风雪。(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