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家傲》

时间: 2025-04-26 15:54:22

诗句

碧空。

彼土因何名极乐。

莲华九品无三恶。

虽有频伽并白鹤。

非彰灼。

如来变化宣流作。

九品一生离五浊。

自然身挂珠璎珞。

宛转白毫生额角。

长辉烁。

百千业障都消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54:22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可旻 〔宋代〕

碧空。彼土因何名极乐。
莲华九品无三恶。
虽有频伽并白鹤。
非彰灼。如来变化宣流作。
九品一生离五浊。
自然身挂珠璎珞。
宛转白毫生额角。
长辉烁。
百千业障都消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碧蓝的天空,彼地为何被称作极乐?在九品莲花中没有三种恶劣的事物。尽管有频伽和白鹤飞舞,但并不显眼。诸佛的变化和宣流使人们超脱。九品之中,净化一生,离开五浊的污秽。自然而然,身上挂满了珠宝和华丽的装饰。宛如额头上生出白毫般的光辉闪烁,照耀着四方。所有的业障都得以消除。

注释

  • 碧空:形容天空的蔚蓝,象征清净。
  • 极乐:指极乐世界,佛教中理想的境地。
  • 莲华九品:佛教中表示修行的境界,九品指九种不同的等级。
  • 频伽:一种神鸟,常出现在佛教和道教的典籍中,象征吉祥。
  • 五浊:指五种污浊,分别是见浊、烦恼浊、业浊、气浊和命浊,代表人间的种种污秽。
  • 珠璎珞:珠宝和装饰,象征富贵和美好。
  • 白毫:佛教中佛陀额头上生出的白毛,象征智慧和光明。
  • 业障:指因过去行为造成的障碍和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可旻,宋代诗人,性情洒脱,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哲理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佛教思想,常常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超脱的境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思想影响力强盛的时期。诗人在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中,通过对比现实的污浊与理想的清净,表达了对人世繁华的超脱。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充满佛教哲理和清新意象的作品。诗中以"碧空"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通过提问引入极乐世界的主题,激发读者的思考。作者用“莲华九品”暗示修行的不同层次,进一步体现出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频伽并白鹤”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但又强调“非彰灼”,表明这些美好并不张扬,反而更显得珍贵。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脱离世俗污秽后的美好状态,身挂珠璎珞,宛若白毫生额,体现了内心的净化和智慧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晰的结构,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从容,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非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空。彼土因何名极乐。
    表达理想境界的清新,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莲华九品无三恶。
    说明在理想世界中,没有恶事,强调修行的纯净。

  3. 虽有频伽并白鹤。
    这里的频伽和白鹤作为美好意象,象征着理想的存在。

  4. 非彰灼。如来变化宣流作。
    表达佛教中如来的超凡智慧和变化。

  5. 九品一生离五浊。
    强调通过修行可离开人间的污浊,体现了佛教的解脱思想。

  6. 自然身挂珠璎珞。
    象征着内心的富足与美好。

  7. 宛转白毫生额角。
    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智慧的光辉。

  8. 长辉烁。百千业障都消却。
    最后总结,暗示通过修行与内心的觉悟,能够消除过去的烦恼与障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璎珞”和“白毫”比喻内心的富饶与智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频伽、白鹤、莲华等意象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通过修行达到理想的境界,表达了佛教的解脱和超越世俗的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空:象征清净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 莲华:象征纯洁与高尚的品德。
  • 频伽、白鹤:象征吉祥和美好。
  • 珠璎珞:象征富贵与内心的美丽。
  • 白毫:象征智慧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极乐”指的是什么?

    • A. 极乐世界
    • B. 极致的快乐
    • C. 极美的风景
  2. 诗中提到的“五浊”指的是?

    • A. 五种美德
    • B. 五种污秽
    • C. 五种神鸟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外在的财富
    • B. 超脱世俗的烦恼
    • C. 享受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描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庐山谣》 李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理想的人生追求。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比较可旻的理想境界与红楼中的世俗纷扰,揭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在对理想的向往中追求超脱的心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文化与文学》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送泉州周尚书 其三 送泉州周尚书 其一 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二首 其一 韩侍郎 其二 韩侍郎 其一 岁晚泊姑苏用吕居仁舍人韵二首寄孟信安 其二 岁晚泊姑苏用吕居仁舍人韵二首寄孟信安 其一 舟行再用前韵 其一 游灵岩诗 其一 祝子权以诗见招勉继其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簇箔 三点水 瓦字旁的字 皮相之见 皮字旁的字 兼辆 良家 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荒子孱孙 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薰莸无辨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倦鸟知还 西狩获麟 瓜字旁的字 包含熬的成语 拭面容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