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9:52
渔家傲
毛衫。富贵经中谈净域。
赤珠玛瑙为严饰。
彼土众生当晓色。
擎衣裓。妙华供养他方佛。
稚小嬉游随没溺。
娑婆是苦何曾识。
忻厌迩来方有力。
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家生活的画面,诗人穿着毛衫,借助富贵的经典谈论清净的境界。诗中提到用赤珠和玛瑙装饰,暗示一种奢华的生活。诗人感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应该明白清晨的光色。手捧衣衫,献上美丽的花朵供奉遥远的佛陀。小儿嬉戏,随波逐流,似乎在水中沉没。娑婆世界是苦,何曾有人真正领悟?对眼前的厌倦,近来才有了一丝力量。从早到晚,静静地焚香,香烟缭绕如碧绿的云雾。
作者介绍:可旻,宋代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在其作品中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渔家的生活,表达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反思,反映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无奈。
这首《渔家傲》以渔家生活为切入点,展示了诗人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的“毛衫”二字,立刻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活状态,与后面提到的“富贵经”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反思与批判。赤珠玛瑙的装饰虽美丽,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虚华的空洞。
“彼土众生当晓色”一句,表达出诗人对世俗人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领悟到清晨的光色代表着新的希望与觉悟。而接下来的“擎衣裓”,则是对佛的恭敬,暗示了诗人在物质生活中仍然渴望追求精神的寄托。
诗中提到的“稚小嬉游随没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脆弱,暗示孩子们的玩耍可能最终被生活的洪流所淹没。接下来的“娑婆是苦何曾识”,则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哲理的依赖。最后一句“静焚一炷香凝碧”则是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对修行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家生活,反映了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苦难与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毛衫”象征什么?
“娑婆是苦何曾识”中的“娑婆”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渴望?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