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3: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3:09:53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白居易 〔唐代〕
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
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
这是一首手札形式的八行诗,虽然我们不能见面,但仍然能保持联系。你辅佐圣主正在行道,而我却在空王面前静坐禅修。只许我在白月下思绪游荡,但夔龙(象征风雨雷电的神兽)尚未放下青天。我们应当为苍生着想,仍然要忍受悬车的辛苦,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夔龙未放下青天”指代自然力量的控制,可能隐喻着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境地。“悬车”暗指白居易在政治生涯中的艰难困苦,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白居易的作品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反映出他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与牛相公的交往中,他们彼此欣赏,牛相公在朝中辅佐君主,白居易则因政治原因被贬,处于隐退状态。此时的白居易虽处于闲居状态,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及百姓生活。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手札八行”引入,既显示了写信的形式,又透露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白居易将自己与牛相公的身份做了鲜明对比,牛相公在朝中辅佐圣主,而自己却在空王面前坐禅,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对现实的反思。
后两句中,白居易以“支许徒思游白月”暗示自己内心的无所适从和对理想的向往,而“夔龙未放下青天”则体现了社会动荡和个人的局限。最后一句“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显示了他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反思与沉重的责任感,尽管身处逆境,依然关心苍生。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朋友的思念,也有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关注,表现出白居易的高尚情操和对理想的追求。
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
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庙堂之事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清醒认识,传达出一种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夔龙”象征什么?
A. 自然力量
B. 友谊
C. 财富
D. 诗意
“悬车”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交通工具
B. 艰难的处境
C. 友谊的纽带
D. 政治权力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逃避
B. 冷漠
C. 关心
D.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