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5:13
题石泉
殷勤傍石绕泉行,不说何人知我情。
渐恐耳聋兼眼暗,听泉看石不分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泉水旁边徘徊时的情感,尽管他细心地走在石头和泉水之间,却无人知晓他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担心自己会变得耳聋眼暗,听到泉水的声音和看到石头的形状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泉”和“石”的意象,反映出一种空灵和孤独的心境。在古代文人中,泉水常被视为清静的象征,而石头则代表坚固与沉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与人情世态。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受到时代的影响,在政治、经济动荡的唐代后期,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题石泉》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时期,面对人生的无常与衰老的恐惧,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白居易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泉水和石头成为他情感的寄托。
《题石泉》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歌,通过描绘与自然景象的互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开头,作者用“殷勤傍石绕泉行”描绘了他在泉水旁的细致观察,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隐喻着他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然而,接下来的“谁人知我情”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尽管他在自然中游走,却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孤独感增添了诗的深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中展现出对衰老的恐惧,“渐恐耳聋兼眼暗”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更是对生命的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听泉看石不分明”则以一种模糊的意象结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知逐渐变得模糊,反映出他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时间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哲理性,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孤独、生命的无常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展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人际关系的淡薄,抒发了对自我情感的思考。
诗中的“耳聋眼暗”是指什么?
诗中“谁人知我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