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11
怀诸葛珏二首
作者:贯休 〔唐代〕
诸葛子作者,诗曾我细看。
出山因觅孟,踏雪去寻韩。
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
知音知便了,归去旧江干。
羸马与羸童,微吟冒北风。
店孤僧共歇,日落思无穷。
囊草无非刺,魏人那识公。
莺花五陵道,去去与谁同。
全诗翻译:
我曾细看诸葛亮的诗作,
他出山是为了寻找孟尝君,
踏雪而行,去探访寒门士人。
他独自悲伤并非错误,常常饮酒却难以畅快。
知音难觅,归去后仍在旧江边。
瘦马与瘦小的孩童,微吟着在北风中前行。
在小店与僧人同歇,日落时分思绪无尽。
囊中的草都是刺,魏国的人又怎能识得他?
五陵的莺花路上,去去与谁为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而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思考,同时也表现出对孤独与思乡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及其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人生境遇的思索。诗中涉及的诸葛亮和孟尝君等历史人物,代表了士人理想与追求的象征。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细看”,显示出他对古人作品的认真态度,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忆。
接着,诗人通过“出山因觅孟,踏雪去寻韩”表现出对理想士人的向往,反映出对贤人的追寻与渴望。而“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则描绘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孤独与失落的心境,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感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羸马与羸童”等意象,突出了艰难的行旅与内心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和对未来的茫然。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流露出诗人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之中,是一首饱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追忆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对孤独与失落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诸葛亮的出山是为了寻找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尝君
B. 司马懿
C. 刘备
D. 曹操
诗中提到“羸马与羸童”,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境?
A. 繁华的生活
B. 艰难的旅途
C. 欢乐的聚会
D. 安静的思考
“日落思无穷”中的“日落”象征了什么?
A. 结束与孤独
B. 新的开始
C. 繁华的生活
D. 聪明才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