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7
春末兰溪道中作
山花零落红与绯,
汀烟濛茸江水肥。
人担犁锄细雨歇,
路入桑柘斜阳微。
深喜东州云寇去,
不知西狩几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
转觉人心与道违。
春末时节,兰溪的道路上,山上的花儿纷纷凋落,红的、绯的交错在一起。水边的烟雾缭绕,江水变得滋润丰盈。人们在细雨过后,挑着犁锄,走在路上,阳光斜照,路旁的桑树和柘树显得格外温柔。我深感欣慰的是东州的云雾消散,敌人已经离去,但不知道西边的狩猎何时才能归来。清平的时节究竟何时才能到来,转而发现人心与道理之间的距离变得愈加遥远。
贯休,字少微,号希声,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8年。贯休以其诗歌和道教思想闻名,作品多探讨人生哲学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春末,正值农忙季节,贯休在兰溪的道中行走,感受到春天的逐渐流逝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思考国家的安宁与个人的处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春末兰溪道中作》是一首描写春末景象的诗作,贯休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动荡社会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春末的景象,山花的凋零和江水的丰盈,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细雨过后,农民挑着犁锄,描绘了农忙的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随着诗意的深入,贯休提到了东州的云寇已去,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知西狩何时归来的无奈,暗示着战乱的持续与民生的困扰。最后,诗人感慨清平的时节何时才能实现,直抒胸臆,揭示了人心与道理的背离。整个诗歌充盈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全诗以春末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动荡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心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云寇”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敌人
c) 农民
答案:b
“山花零落红与绯”中的“零落”一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兴奋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细雨歇”意味着什么?
a) 天气恶劣
b) 天气转好
c) 农田干旱
答案:b
《春望》与《春末兰溪道中作》均表现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沦陷的忧虑,而《春末兰溪道中作》则更多地描绘了农耕生活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