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悲长安》

时间: 2025-07-12 10:23:50

诗句

何事天时祸未回,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23:50

原文展示:

何事天时祸未回,
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
强半今为瓦砾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无奈与悲痛。为何天时变故如此难以扭转,生灵们在苦寒与灰烬中愁苦不堪。谁能想到曾经繁华的土地,如今却大多数化为瓦砾。

注释:

  • 天时:天命或自然灾害。
  • 祸未回:灾害尚未消退。
  • 生灵:指人和其他生物。
  • 愁悴:忧愁而憔悴。
  • 苦寒灰:苦于寒冷与废墟。
  • 万顷:形容面积广阔,通常指田地。
  • 繁华地:繁荣的地方。
  • 瓦砾堆:残破的废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子兰,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写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为主。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生灵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悲长安》是一首充满悲凉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繁华消逝的无奈和对生灵苦难的深切同情。诗的开篇“何事天时祸未回”,直接切入主题,带有强烈的无力感,似乎在询问为何命运如此无情,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接下来的“生灵愁悴苦寒灰”则生动描绘了灾难带来的惨痛后果,生灵在寒冷和废墟中苦苦挣扎,令人心痛。

第三句“岂知万顷繁华地”,转向了对比,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往事,诗人用“万顷”这一词汇强调了土地的广阔与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强半今为瓦砾堆”再度加深了这种对比,昔日的繁华如今见不到只剩下瓦砾堆,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们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自然灾害的直面批判,也有对人世间命运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事天时祸未回:质疑自然灾害为何不退去。
  • 生灵愁悴苦寒灰:描绘生灵在困境中的痛苦状态。
  • 岂知万顷繁华地:感叹曾经的繁荣已不复存在。
  • 强半今为瓦砾堆:强调繁华的消逝,留下的只有废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灵愁悴”与“苦寒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
  • 比喻:将繁华比作大地,用“瓦砾堆”象征灾难后的惨状。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和人祸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悲伤,揭示了繁华背后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 繁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人类的追求与美好愿景。
  • 瓦砾:象征着毁灭与绝望,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 生灵:象征着人们的苦难与挣扎,其命运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顷繁华地”指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大面积的土地
    C. 生灵的生活

  2. “何事天时祸未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怒火
    B. 无奈与悲伤
    C. 快乐

  3. “强半今为瓦砾堆”的意思是: A. 繁华依旧
    B. 变为废墟
    C. 重新建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但《春望》中的情感更为直接,而《悲长安》则通过自然与人祸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更为深沉的悲哀。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诗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赠吴官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 泛前陂 燕支行(时年二十一) 哭殷遥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偶然作六首 崔兴宗写真咏 寄荆州张丞相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包含硅的词语有哪些 秋月寒江 聿字旁的字 夏虫疑冰 阜字旁的字 微巧 目字旁的字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流杯曲水 烟视媚行 曰字旁的字 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边阃 不知就里 重称 打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