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时间: 2025-07-27 21:27:58

诗句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7:58

原文展示: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我穿着衣服坐在虚掩的窗前,走在寒冷的台阶上,踩着落叶。夜中众星稀少,而圆月高悬,光芒四射。雾霭散去,林木的颜色不再可见,只有温暖的余晖伴随着涧水的声音。想来只应是一些愁恨的事,随着黎明的光芒而渐渐浮现。

注释:

  • 虚閤:虚掩的窗户。
  • 寒阶:寒冷的台阶。
  • 众星中夜少:夜空中的星星很少。
  • 霭尽:雾霭散去。
  • 林色:树林的颜色。
  • 暄馀:温暖的余晖。
  • 涧声:溪水的声音。
  • 愁恨事:指内心的忧愁和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青门,唐代诗人,擅长词,尤以“花间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风景和女性,情感细腻,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文化昌盛,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下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象的诗,诗中充满了静谧与思索的情感。开头的“虚閤披衣坐”,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夜色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和清冷的感觉。接着“寒阶踏叶行”,描绘了诗人走在寒冷的台阶上,脚下踩着落叶,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则对比了星星的稀少与明月的皎洁,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寂。紧接着“霭尽无林色,暄馀有涧声”描绘了雾霭散去后,林木与溪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但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冷清。

最后一句“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愁恨的事情随着晨光而浮现,似乎是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孤寂与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虚閤披衣坐:描绘诗人夜晚独坐,给人孤独感。
    • 寒阶踏叶行:步行在寒冷的台阶上,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 众星中夜少:夜空中星星稀少,象征孤独。
    • 圆月上方明:明亮的月光,象征清澈的思绪。
    • 霭尽无林色:雾霭消散,暗示清醒后的寂寞。
    • 暄馀有涧声:余温与溪水声,增添一丝生机。
    • 只应愁恨事:暗示内心的忧愁。
    • 还逐晓光生:愁恨随着晨曦而显现,暗示对过往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星少与月明,展现孤独感。
    • 意象:月、星、涧声等意象,营造出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月夜中对人生的思考,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晰与理智,同时也带来孤独。
  • :象征稀少与孤寂。
  • 涧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温暖,反衬内心的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虚閤”的意思是: A. 关闭的窗户 B. 虚掩的窗户 C. 开放的窗户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C. 爱情

  3. “圆月上方明”中“明”字的意图是? A. 形容光亮 B. 形容心情 C. 形容颜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的月夜诗作,前者偏重于细腻的情感表现,后者则更为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更漏子 更漏子 其四 闺情,集唐词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其一 更漏子 其五 更漏子 其五 更漏子 寄君晦 更漏子 红星初放二首 其一 更漏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备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群盲摸象 立字旁的字 凤旗 跷车 鳥字旁的字 包含吵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矜名嫉能 导游 啮龁 乐成人美 知水仁山 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抎考 斗志昂扬 留开头的成语 厂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