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6: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6:22:53
清诏名高下紫宸,
异方初喜见王人。
二年辇毂辞家远,
万里岷峨入眼新。
使者登车争揽辔,
君王问俗颇忧民。
翰林劝酒非无意,
知向明光作侍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接受皇帝的诏令时的心情。他感到皇帝的威名高远,初次见到王者来自异国,心中充满了喜悦。两年的旅程使他离开家乡,万里之遥的新景象映入眼帘。使者们争相登车,想要抓住缰绳,君王询问民间风俗,显得很关心百姓的疾苦。翰林学士劝他饮酒,似乎并非没有深意,暗指他向明光之主(皇帝)效忠,愿意成为侍臣。
作者介绍: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宋代著名诗人,精通诗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表达感情。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周紫芝作为使者赴异国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对民众的关心和对皇帝的忠诚。此时正值宋代与外族交往频繁之际,诗人通过这首诗表现了使者的责任与使命感。
周紫芝的《燕吴奉使致语口号》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责任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清诏名高下紫宸”引入,展现了作者在皇权面前的敬畏与崇拜,紫宸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权力。接着,诗人提到“异方初喜见王人”,表达了他在异国见到王者的激动与喜悦,显示出对外交使命的重视与期待。
诗中提到“二年辇毂辞家远”,表现了使者为国服务的艰辛与牺牲,二年的旅程不仅是身体的远离,也是心灵的孤独。随着“万里岷峨入眼新”,诗人用“岷峨”描绘了沿途的壮丽山河,象征着新奇的景象和广阔的视野。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使者在车上与君王的交流,表明了君王对民情的关心与忧虑。尤其是“君王问俗颇忧民”,显示了皇帝的仁政思想,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怀。最后一句“知向明光作侍臣”,则表露出诗人对皇帝忠诚的决心,愿意为国效力,成为侍臣,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总体而言,诗歌通过对使者身份的描写,展现了忠诚、责任与对新环境的感悟,情感深厚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使者的心路历程,流露出对国家、对民众的关心与忠诚,表现了诗人对使命的重视与对新环境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宸”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皇宫
C. 一位王者
答案:B
使者们争相登车的原因是什么?
A. 想要回家
B. 想要抓住缰绳
C. 想要喝酒
答案:B
诗中“君王问俗颇忧民”表达了什么?
A. 君王不关心民众
B. 君王关心民众生活
C. 君王只关注战争
答案:B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周紫芝的《燕吴奉使致语口号》,感受其所传达的深刻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