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9:04
喜知命弟自青原归
为吏困米盐,曲肱梦灵泉。
谅非调鼎手,正觉荷锄便。
在公虽勤苦,归喜叔山禅。
去我忽数日,草虫傍床煎。
屋角鸟乌乐,行舆响担肩。
包解分柿栗,儿女闹樽前。
白紵绕祖塔,香携青原烟。
玄珠一百八,夜纫湘缕穿。
高林风落子,老僧选霜坚。
袖中出新诗,山水含碧鲜。
五言吾老矣,佳句付惠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弟弟从青原归来的喜悦。诗中提到自己在官场上因米盐而困扰,夜里常常梦到灵泉的清凉,虽然自己并不擅长调理鼎中之物,却觉得自己更适合田间劳作。在公事中虽然辛苦,但归来后却能享受叔山的禅意。离开几天后,回到家中,听到草虫在床边鸣叫,屋角的鸟儿在欢快地叫着,行走的车轱辘声伴随着肩上的担子。分柿和栗子给家人分享,儿女们在酒樽前喧闹。白色的绫带环绕着祖父的墓塔,香气带着青原的烟雾飘散。夜里编织的玄珠有一百八颗,绣上湘缕。高林中的风吹落树子,老僧在挑选坚韧的霜果。袖中写下的新诗,山水间的蓝色显得格外鲜艳。五言诗已年老,好的句子托付给惠连。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和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与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在官场上受困,却在归乡后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对世俗繁忙的逃避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从生活的困扰到家庭的温暖,展现出一种从繁忙到宁静的转变。诗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构建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开篇提到因米盐而困,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而随后的自然景象描写,如草虫鸣叫、鸟儿欢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及的“叔山禅”,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心灵归宿的追求。全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结尾处提到的“五言吾老矣,佳句付惠连”,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创作的追求与传承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草虫傍床煎”中的“煎”字,增添了生活的生动感;对仗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自然与家庭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为吏困米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苦恼
C. 无所谓
“归喜叔山禅”中的“叔山”象征什么?
A. 家庭
B. 自然宁静
C. 繁忙生活
诗的结尾提到了“五言吾老矣”,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时间流逝
B. 创作难度
C. 家庭和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喜知命弟自青原归》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黄庭坚更侧重于家庭与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二者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多元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