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漫书呈几复三首》

时间: 2025-07-27 20:53:43

诗句

空名不系身轻重,此道当如命废兴。

彷佛古人前日事,解衣扪虱对青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53:43

漫书呈几复三首

原文展示:

空名不系身轻重,此道当如命废兴。彷佛古人前日事,解衣扪虱对青灯。


白话文翻译:

名声不重要,身心的轻重也无所谓,这个道理就像命运的起伏。仿佛是在追忆古人的往事,脱下衣服,抓虱子,坐在青灯下思索。


注释:

  • 空名: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
  • 身轻重:指身体的轻重、精神的状态。
  • 此道:指诗人所讲的道理。
  • 废兴:指命运的兴衰。
  • 彷佛:仿佛,像是。
  • 古人:指古代的人。
  • 解衣扪虱:脱掉衣服抓虱子,形容生活的朴素和清闲。
  • 青灯:青色的灯,象征夜晚读书或思考的环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古人前日事”可能指代古代士人的清贫与志向,表现出一种追求清净与智慧的精神状态。青灯和解衣扪虱的意象,强化了这种简朴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以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常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及对名利的淡泊。诗中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反思和对古代文化的追慕,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厚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古人生活的怀念。开头两句“空名不系身轻重,此道当如命废兴”,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旨:名声与地位虽然重要,但对于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真实感受而言,这些都显得无关紧要。诗人通过对古人生活的回忆,反思当下的生活,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

接下来的“彷佛古人前日事”,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似乎在提醒自己要保持内心的纯粹与宁静。最后一句“解衣扪虱对青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传递出一种简朴而真实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诗歌在形式上简练而意深,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名不系身轻重”:名声对我而言并不重要,身心的状态也不必在乎。
    • “此道当如命废兴”:这种道理就像命运的起伏一样,无常而变化。
    • “彷佛古人前日事”:仿佛在追忆古人的往事,感叹那种清贫而志向高远的生活。
    • “解衣扪虱对青灯”:在青灯下,脱掉衣服抓虱子,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声比作空名,强调其无实质的特点。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青灯、解衣扪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生活气氛。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名利与内心平静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清贫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空名:象征虚无的名声,反映对名利的淡漠。
  • 青灯:象征智慧与思考的环境,代表诗人追求知识的精神。
  • 解衣扪虱:象征朴素的生活态度,体现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空名”是什么意思? A. 有名无实
    B. 身份地位
    C. 友情
    答案:A

  2. “解衣扪虱”这一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忧愁
    B. 生活的简单
    C. 追求名利
    答案:B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不屑一顾
    C. 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具有相似的清新风格。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黄庭坚则更加内省与沉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 连雨 咏书斋梅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 以短轴从杨谨仲求字仅书其半而见还绝句戏谢 雨中有怀 晏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随乃以名厅事之东偏 题杨补之画梅 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 雨中忆花寄怀曾季永严从礼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下 婶太太 视财如命 包含郑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好心好报 扼开头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叡德 无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纁黄 包含粪的词语有哪些 香堂 乌焦巴弓 一齐众楚 反犬旁的字 乱七八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