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二首》

时间: 2025-07-12 17:41:51

诗句

会稽内史三韩扇,分送黄门画省中。

海外人烟来眼界,全胜博物注鱼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7:41:51

原文展示:

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会稽内史三韩扇,
分送黄门画省中。
海外人烟来眼界,
全胜博物注鱼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收到郑闳中赠送的高丽画扇的情景,表达了对高丽工艺品的赞美,借此表达了对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向往与欣赏。第一句提到会稽的内史送来的三韩扇,第二句提到将扇子分送给黄门画省的友人。后两句则强调了海外的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新鲜视野,认为这种文化的丰富程度远超于博物馆内的鱼虫标本。

注释:

  • 会稽: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
  • 内史:指地方官员,这里特指会稽的内史。
  • 三韩扇:指高丽(古朝鲜)制作的扇子,三韩是指古代朝鲜的三个部落。
  • 黄门:指皇宫中的官职,负责管理皇宫的事务。
  • 画省:指画院或画室,负责艺术创作与管理的地方。
  • 人烟:指居住的人群,象征着文化的繁华与多样性。
  • 博物:指博物馆,收藏各种自然与人文标本。

典故解析:

“会稽内史”提到的地方官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地方政务的关注。三韩扇作为高丽的代表工艺品,显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到的“海外人烟”,则是对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主张“诗以言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创作于北宋时期,该时期文化繁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高丽文化的赞美及对交往的期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高丽画扇的优美和文化的丰富。前两句通过具体描绘扇子的来源与流通,展现了高丽工艺的魅力。后两句转而深入探讨文化的广泛性,强调了海内外交流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情。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内容上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诗人开放的心态与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会稽内史三韩扇”:说明扇子的来源,暗示其珍贵与文化价值。
    • “分送黄门画省中”: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以及对艺术的分享。
    • “海外人烟来眼界”:强调海外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 “全胜博物注鱼虫”:表达了对高丽文化的高度认可,认为其艺术价值超越了传统的博物馆展品。
  • 修辞手法

    • 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高丽画扇与普通博物标本之间的文化价值差异。
    • 通过“来眼界”的说法,展现了诗人对新文化的欣赏与向往。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高丽画扇所代表的文化艺术,表达了对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渴望和欣赏,体现了诗人开放包容的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三韩扇:象征高丽的文化艺术,寓意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 人烟: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体现了对外交流的渴望。
    • 博物注鱼虫:象征传统的收藏与展示,暗示其相对单一与局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会稽内史三韩扇”中的“内史”指什么?
    A. 皇帝
    B. 地方官员
    C.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海外人烟”意味着什么?
    A. 贫穷的地方
    B. 文化的繁华与多样性
    C. 战争的影响

  3. 诗人对高丽文化的态度是?
    A. 鄙视
    B. 赞美与欣赏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外界的关注与对文化的欣赏,但黄庭坚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传达,而李白则常常以豪放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挽陈梧州二首 荔支盛熟四绝 又和宋侯三首 挽卓元夫国博一首 念奴娇·并游英俊 挽丘大卿二首 送明甫初筮十首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其十六 杂兴十首 渔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泪汪汪 舟字旁的字 鸠巢计拙 饿殍满道 包含内的词语有哪些 营信 肋窝 翫其碛砾不窥玉渊 饰怪装奇 鬼字旁的字 卓识 貝字旁的字 鸦没鹊静 僻好 玄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