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念奴娇·并游英俊》

时间: 2025-04-26 12:13:08

诗句

并游英俊,从头数、富贵消磨谁纪。

道眼看来,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

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

草堂绵蕝,百年栖托于此。

岁晚笔秃无花,探怀中残锦,翦裁余几。

腰脚顽麻,赐他灵寿杖,也难扶起。

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

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08

原文展示

念奴娇·并游英俊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并游英俊,从头数富贵消磨谁纪。
道眼看来,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
教婢羹藜,课奴种韭,聊诳残牙齿。
草堂绵蕝,百年栖托于此。
岁晚笔秃无花,探怀中残锦,翦裁余几。
腰脚顽麻,赐他灵寿杖,也难扶起。
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
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词人回顾着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衰败,感叹人生如梦,家庭如同旅馆一般短暂。如今虽有家中仆人教做简单的饭菜,也只能安慰自己牙齿不再健全的现实。草堂虽有温暖,但作者已在这里栖息了百年。岁末时节,笔墨干枯,无花可写,心中残存的锦绣词句也只剩下几段。尽管手脚已然无力,借助灵寿杖也难以再站立。与朋友的交往渐行渐远,名字也在时间中消逝,日落时分,孤独地走在空山中。如今的我已不知是哪个家族的后代。


注释

  • 念奴娇: 词牌名。
  • 英俊: 指优秀的人或事物。
  • 道眼: 用理智的眼光看待。
  • 羹藜: 指用藜麦做的汤,形容生活的简朴。
  • 草堂: 指词人居住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灵寿杖: 古时老人用的拐杖,象征衰老。

典故解析

  • "人生如寄": 引自古人对人生短暂、如梦的感慨,强调生命的无常。
  • "空山": 常用来形容孤独和静谧的环境,古人常在此隐居思考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和,号白沙,南宋诗人,擅长词、诗和散文,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沉郁苍凉。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在经历了繁华与衰败后,词人对人生的无常和身世的迷茫感到无奈。


诗歌鉴赏

《念奴娇·并游英俊》是一首抒情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受。开篇以“并游英俊”引入,流露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词人通过“叹人生如寄,家如旅邸”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家庭无常的感慨,暗示着人们在世俗繁华中易逝的真理。

随后,作者提到教婢做羹、课奴种韭的日常生活,显示了他虽然身处简朴之境,却仍试图通过劳动来获得一些安慰。接着,词人描绘了自己的衰老与无力,表明虽然有灵寿杖相助,却依然难以扶起身躯,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最后,词人感叹与友人失去的交往与名姓的变更,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依的氛围。“老儋复出”一句不仅揭示了他对身份的迷茫,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孤独。整首词在沉郁中透出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并游英俊: 自古游玩英俊之地,然而如今的富贵时光已然消磨殆尽。
  2. 道眼看来: 以理智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感叹其短暂如寄。
  3. 教婢羹藜: 生活虽简朴,仍有仆人照料。
  4. 草堂绵蕝: 安居在草堂,已在此生活多年。
  5. 岁晚笔秃无花: 在岁末,笔墨干枯,无法写出美好的诗篇。
  6. 腰脚顽麻: 身体逐渐无力,借助拐杖也难以自持。
  7. 离绝交游: 与朋友的交往日渐稀少,名姓渐渐模糊。
  8. 老儋复出: 面对生活的无常,作者感到迷茫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 “人生如寄”形象地比喻生命短暂。
  • 对仗: 诗句间的音韵和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短暂、家庭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力的反思。表面看似平淡的生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羹藜: 象征简朴生活。
  • 草堂: 代表隐逸与安宁。
  • 灵寿杖: 体现衰老与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人生如寄"的意思是?
    A. 生活悠长
    B. 生命短暂
    C. 家庭温暖
    答案: B

  2. 词中提到的“羹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食
    B. 一种植物
    C.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A

  3. 作者用什么来形容自己逐渐衰老的状态?
    A. 以歌声
    B. 以羹藜
    C. 以灵寿杖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苏轼: 两位诗人都对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孤独,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及文学评论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花源图 大河 海云庵 读刘蕡传 芒稻河 飞壑 平章砦 吴市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市圈 进退无途 羽字旁的字 砻铸 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慷慨激扬 破绽百出 言字旁的字 适如其分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酉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包含咒的词语有哪些 正直无私 鸟字旁的字 通赂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木居海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