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27
拨棹子 咏李后主
作者: 邵祖平
悲管发。逐清瑟。春殿嫔娥鱼贯列。
四十几年家国。空赢得,和泪胭脂凝酒色。
凤钗蝉鬓无消息。江南尚染啼鹃血。
叹战垒,旧朝虚设。凭谁问,秋院梧桐深夜月。
悲伤的乐器声响起,伴随着清脆的瑟音,春天的殿堂中,妃嫔们鱼贯而列。经过四十多年,家国沦亡,空留泪水与胭脂交融成酒色。凤钗与蝉鬓再无消息,江南依然染上啼叫的杜鹃鲜血。感叹战垒,旧朝已成虚设。谁能在这秋院的梧桐树下,问明夜月的来去?
邵祖平,现代诗人,以其对历史与情感的深刻洞察而广受欢迎,其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李后主的回顾,李后主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以词作闻名,但其一生充满了悲剧。诗人通过对李后主的咏叹,反映了历史的悲凉与家国的破碎。
邵祖平的《拨棹子 咏李后主》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篇。诗的开头以“悲管发”和“逐清瑟”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表现出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惋惜。接着提到“春殿嫔娥鱼贯列”,暗示着昔日后宫的盛景,然而时光荏苒,已然物是人非,后宫的繁华已成为历史的幻影。
“空赢得,和泪胭脂凝酒色”一句,流露出李后主在失去国家后,内心的无奈与悲痛。胭脂与酒色的结合,象征着他在悲伤中仍旧追寻着一丝昔日的华丽,但这一切都不过是空洞的追忆。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李后主的孤独与无奈,“凤钗蝉鬓无消息”暗示后宫美人已无音信,李后主的孤独如影随形。最后以“凭谁问,秋院梧桐深夜月”结束,秋夜的寂静与明月的冷清,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凉,仿佛在诉说着李后主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李后主的悲剧人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李后主的悲叹,表现对失去的感慨,讴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反映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浓厚的情感基调,深刻反映了李后主的悲剧命运。
诗中提到的“嫔娥”指的是:
A. 妃嫔
B. 士人
C. 诗人
D. 战士
“凤钗蝉鬓”中的“凤钗”象征:
A. 过往的荣华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好
D. 家国的沦丧
诗的结尾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期待
C. 孤独与无奈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