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7: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7:07:35
和陶贫士七首
作者:苏轼
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
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
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
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
我後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人人都有耳目,但夫子却与众不同,超然物外。
微弱的笔尖描绘出万千景象,水面如镜,波澜不惊。
闲居的我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感叹时光的流逝。
就像北海的孔子,心中只有空空的忧愁。
二位杰出的人物在世上难以相逢,高洁的品德无人能比。
我在五百年后,难以寻得这样清醒的梦境。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成就,尤其以豪放、豁达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苏轼创作此诗时,正值自己被贬的时期,心中感慨万千。他通过对陶渊明的崇敬,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和陶贫士七首》是一首表现苏轼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以“耳目”引入,展现了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而苏轼自觉超然物外,心态悠然。通过“弱毫写万象”,他强调了自己在创作中的细腻与深邃,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思想的流动。
“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随后,诗人以“孔北海”自喻,表明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对理想的追求。在“二子不并世”中,提到陶渊明和另一位诗人,强调了高洁人格的稀缺与珍贵。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而含蓄,结构上层次分明,通过对比与象征,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诗作最后一句“我后五百年,清梦未易求”,则是在感慨历史的沧桑与理想的遥不可及,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闲居惜重九”中的“重九”指的是?
“樽空忧”中“樽”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和陶贫士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