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34:22
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
作者:苏轼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
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
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
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
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倘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这首诗描绘了蓬莱海上的高峰,犹如玉石般屹立,颜色始终如一。那孤零的根基抵挡着滔天的巨浪,云彩的形状虽有破碎,但仍然显得壮丽。阳光照耀下,山石的颜色光彩夺目;阴云笼罩时,似有火焰在闪烁。石壁上布满了细小的碎石和珠粒,显得细腻而生动。阎浮洲的景象似乎在耳边回荡,真实与虚妄又何在?我带着这块石头回去,心中藏着东海的浩瀚。慈祥的老人目光注视着,俯视那大块的石头。将其置于盆中,日夜与山海相对。明年菖蒲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以解开;如果有蟠桃生长,那是朝夕可待的事。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身处异乡的他常常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诗中以蓬莱山的壮美作为背景,借山石的坚韧与海浪的激荡,反映了他面对人生波折时的坚强与希望。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既有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石壁在海浪的冲击中虽有破碎,却依然坚守着根基,这象征着在逆境中仍要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的意象丰富,涵盖了自然、哲理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致的描写,诗人将蓬莱的美好与人生的追求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脱的境界,令人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着__。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波折的消极态度。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