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4:54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吏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俱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遭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
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
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公恕的深切关怀与赞赏。诗中开头赞美君子李公恕的才华,如同锋利的玉刀一样,令人畏惧。诗人希望他能随勇士斩杀海妖,而不是被束缚于世俗的繁华中。接着,诗人感慨李公恕的才华未能得到施展,和那些官吏一起疲于奔命。李公恕的眉宇间忽有黄气,暗示着他可能将被君王所重用。诗人描绘了李公恕与他人谈话时的生动场景,以及他一语道破千言万语的智慧。诗人回忆自己曾在东武分配符节,曾经抛却万事只图快乐漫游。诗中提到李公恕作为使者,却无人问津,反而和朋友们在酒席上畅谈。诗人认为,世上许多人忌讳真才实学,但李公恕却能包容他这样的豪杰。最后,诗人希望李公恕能为他在临汶水边购置田地,并表示不愿意终老于尘世,得随人如同转动的桔槔。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又有细腻婉约。苏轼的作品往往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的朋友李公恕被派往京城任职之际,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鼓励溢于言表,表现出对朋友才能的赞赏与对官场的无奈。
这首诗以李公恕的出发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期许与对现实的深思。开篇通过比喻手法将李公恕的才华与切玉刀相提并论,生动形象地突出其才华的锋利与寒光。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公恕不愿被世俗所累的期望,深切的友情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同时,诗人也对现实官场的复杂与艰辛表达了失望,透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李公恕的黄气象征着他即将被重用的美好前景,而诗人对他与朋友们畅饮言谈的描绘则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轻松与真诚。诗的最后,诗人以对归隐田园的渴望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羁绊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洒脱,既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有对现实的深刻省思,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对朋友李公恕的赞美与期盼,同时表达作者对现实官场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李公恕的描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真才实学的珍视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将李公恕的才华比作什么?
A. 刀剑
B. 切玉刀
C. 繁华
D. 黄金
诗人希望李公恕能与什么人一起斩妖?
A. 君王
B. 壮士
C. 官吏
D. 朋友
诗中提到的黄气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失落
C. 贵人
D. 忌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