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听芦管》

时间: 2025-05-11 18:00:49

诗句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00:49

原文展示: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白话文翻译:

新芦管的声音幽咽而细腻,古竹枝则显得凄凉。
听起来像是在猿啼的峡谷中歌唱,似乎是在雁门外吹响。
音调高亢而急促,声音时而细微时而延迟。
粗犷的乐器让人厌恶,而细腻的旋律却更能打动人心。
来自云水如画的巴南的旅人,和在风沙中奔跑的陇上孩子。
屈原在泪水中度过的夜晚,苏武在孤独中断肠的时刻。
仰头听着胡驹的鸣叫,惊动了栖息的越鸟。
为何说胡人和越人不同,听到这声音却同样感到悲伤。

注释:

  • 幽咽:声音细微而低沉,形容乐器发出的幽静之音。
  • 芦管:用芦苇制作的乐器,声音清丽。
  • 觱篥:一种古老的乐器,音色粗犷。
  • 云水巴南:指巴蜀地区,山水秀美,寓意诗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 屈原:古代诗人,因国破而流亡,心中悲痛。
  • 苏武:汉朝使者,遭遇困境,思乡心切。

典故解析:

  • 屈原收泪夜:提到屈原的悲痛,表现诗人在听到乐声时的情感共鸣。
  • 苏武断肠时:借用苏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的共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官至左拾遗,被誉为“诗王”。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关注社会现实,表现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受个人经历与社会动荡的影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愁别恨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听芦管》通过描绘乐器的声音,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对故乡的思考。诗中细腻的音调和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白居易以“幽咽新芦管”开篇,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特点,表达了对音乐的感悟。乐声仿佛在诉说着屈原和苏武的悲伤故事,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个体情感的共鸣。最后一句“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更是升华了主题,强调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悲伤面前的共情,体现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与深邃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咽新芦管:描绘乐声的细腻,暗示内心的孤独。
  • 凄凉古竹枝:古竹的枝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增加了悲凉的氛围。
  • 似临猿峡唱:乐声的场景设定,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孤独感。
  • 疑在雁门吹:暗示离别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器声音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如“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个体在历史和文化中寻求情感共鸣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管:象征孤独与细腻的情感。
  • 古竹:象征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无情。
  • 猿峡、雁门:代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反映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听芦管》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屈原”代表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绝望与思乡
    • C. 怒火
    • D. 轻松

答案:

  1. B. 白居易
  2. B. 绝望与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常常围绕社会现实与个体情感,白居易更注重通俗易懂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加深邃与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送史德龙下第归江都 初冬夜同李伯承过碧云寺 榆林道中言怀 隆庆道中有感 南园秋暮 登天坛山 毛侍御仁甫幽居 同宋子纯杜约夫晚渡漳河访李淑东 秋野 侠客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才夸八斗 人来人往 身轻言微 施医 浃时 鹵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西字头的字 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同蒲铁路 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迟徊观望 鸮鸟生翼 田月桑时 包含制的词语有哪些 乳牛 皿字底的字 包含旧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