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问行何迟》

时间: 2025-05-21 14:42:14

诗句

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

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

还乡无他计,罢郡有馀资。

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

以此易过日,腾腾何所为。

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

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

眼底一无事,心中百不知。

想到京国日,懒放亦如斯。

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4:42:14

原文展示

自问行何迟
白居易

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
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
还乡无他计,罢郡有馀资。
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
以此易过日,腾腾何所为。
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
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
眼底一无事,心中百不知。
想到京国日,懒放亦如斯。
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

白话文翻译

我前个月从京口出发,今天已经来到了淮河的边上。
经过二十天的行程,四百里路,我自问,为什么行走到现在还这么慢呢?
回乡没有别的打算,辞去官职还有些余钱。
前进不追求富贵,后退也不忧虑寒冷和饥饿。
这样日复一日,究竟为了什么呢?
遇到山就靠着桨,遇到寺庙就多写几首诗。
酒醒之后,夜深时分,睡足了天亮才起。
眼前没有任何事情,心中却百无所知。
想到回京的日子,懒得再匆忙像这样了。
何必冒着风雨,急匆匆地赶路回去呢?

注释

  • 京口:指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古代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 淮涯:指淮河的边缘。
  • 二旬:指二十天。
  • 罢郡:辞去地方官职。
  • 腾腾:形容心中无所事事的状态。
  • 倚棹:把桨靠在船边,表示悠闲。
  • 题诗:在寺庙中写诗。
  • 一无事:眼前没有任何事情要做。
  • 何必冒风水:何必冒着风雨去赶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民间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涵盖了社会、政治、爱情等多个主题,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自问行何迟》创作于白居易辞去官职后,回乡途中。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经了政治上的沉浮,心中对官场的无奈和对乡土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独特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自问行何迟》通过白居易的自问自答,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乡的期盼。诗的开头,白居易提到自己已经走了四百里,但仍然感到行程缓慢,这一方面反映了他对时间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悠闲与淡然。他并不在乎外界的富贵名利,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归属。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白居易在漂泊的旅途中,通过倚桨、题诗等细节描绘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展示了他那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酒醒、睡足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惬意,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洒脱。最后,白居易以“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结束,既是对自己旅途的思考,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前一个月我从京口出发,今天已经到了淮河的边上。
  2. 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经过二十天走了四百里,我自问为什么走得这么慢。
  3. 还乡无他计,罢郡有馀资:回乡没有别的打算,辞去官职还有些余钱。
  4. 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向前不追求富贵,退后也不怕寒冷和饥饿。
  5. 以此易过日,腾腾何所为:这样过日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6. 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遇到山就靠着桨,遇到寺庙就多写诗。
  7. 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酒醒后夜深,睡足了天亮才起。
  8. 眼底一无事,心中百不知:眼前没有任何事情,心中却百无所知。
  9. 想到京国日,懒放亦如斯:想到回京的日子,懒得再匆忙。
  10. 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何必冒着风雨,急匆匆地赶路回去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 比喻:将旅途比作人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拟人:以“倚棹”“题诗”等动词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归乡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宁静和心灵寄托。
  • :象征文化、修行和心灵的归宿。
  • :象征放松、享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 :象征行程、努力和生活的推动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京口”指的是哪里?

    • A. 江苏镇江
    • B. 北京
    • C. 河南
    • D. 江苏南京
  2. 诗中“进不慕富贵”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对富贵的蔑视
    • C. 渴望回乡
    • D. 对官场的向往
  3. 诗的最后一句“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匆忙
    • B. 悠闲
    • C. 焦虑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自问行何迟》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登高》更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忧虑,而《自问行何迟》则体现出对归乡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病起 寒食山馆书情 古剑池 洞庭隐 山中避难作 金钱花 子规 子规 卖花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判开头的成语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手不辍卷 门殚户尽 殳字旁的字 放浪不羁 新来乍到 清瘦 心组字有哪些?带心的汉字大全_汉字偏旁学习 烟的笔顺怎么写?烟的笔画顺序详解 鼎字旁的字 酷虐 止字旁的字 樱的繁体字怎么写?樱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重字的笔顺怎么写?重字的笔画顺序详解 进结尾的成语 丹凤阙 包含抱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