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1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16:46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月亮依旧高挂,太阳依然在正午。
干旱的太阳和炎热的风,使我的田地干枯。
金石都快要融化,更何况是小麦和黍米。
在万千生灵中,唯有农民最为辛苦。
我怜悯地望着这一年,出门能看到什么呢?
只见满地的荆棘与蒺藜,遍地都是杂草。
那些恶劣的苗子承受着病气,却也欣然扎根。
因此我感慨地问天,难道真的不会再下雨?
本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社会农民的艰辛与自然灾害的影响,常见于古代诗歌中。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贴近百姓生活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质朴、通俗,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唐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因干旱而受苦,白居易通过此诗表达对农民辛苦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担忧。
《夏旱》是一首充满忧虑与哀伤的诗,白居易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干旱带来的苦难。诗的开头描绘了自然界的现象,月亮和太阳依然在高空,但这并不能为农田带来雨水,反而是干旱和炎热的天气使得田地干枯。诗人在此用“金石欲销铄”来形容酷热,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天气的恶劣,暗示着自然对农业的威胁。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农民,强调他们在灾难面前的艰辛,表现了对农民深切的同情。
当诗人走出门外,所见只有荆棘与杂草,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反映出丰收的希望变成了绝望。最后,诗人感慨地向天询问,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整首诗构成了一幅关于干旱与农民困境的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的诗人特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农民辛苦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对自然环境的敏感。
诗词测试: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金石欲销铄"中的“销铄”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恶苗”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