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5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54:37
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众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盘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在孤绝的海岸补陀岩上,有一个众生得到了圆满的觉悟。
他有八万四千双清净的眼睛,能看见尘世的烦恼如同浩瀚的海洋。
他有八万四千只母亲般的手臂,能将有情众生接引到彼岸。
涅槃与生死并无二致,称之为施与众生无畏。
八风吹动着老、病、死的困扰,没有一个众生能获得安宁。
心中的花朵照耀了十方空中,便能见到观世音的慈悲眼眸。
如果想要真切地见到观世音,就去金沙滩头找马郎的妻子。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评论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观世音赞六首》是黄庭坚在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感悟中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命、苦难与救赎的深入思考。在宋代,佛教逐渐与士大夫文化结合,影响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
《观世音赞六首》是一首深具宗教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与思考。诗中通过“海岸孤绝补陀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寂而神圣的氛围,仿佛在向人们揭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诗人用“八万四千清净眼”来形象地描绘菩萨的智慧,表现了对人世苦难的洞察力。
诗中提到的“心华照了十方空”,则是对内心修行的深刻理解,只有内心的觉悟才能看见世间的真实与慈悲。而“金沙滩头马郎妇”的意象则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平凡与真实,暗示着真正的智慧和慈悲不在于高高在上的神圣,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怀。
整首诗将佛教的理念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人性深处的关怀,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礼赞,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世苦难的深切关怀,强调内心的觉悟与生活的真实。
诗中提到的“八万四千”象征什么?
“心华照了十方空”中的“心华”指的是什么?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主要是象征什么?